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04 作者: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学校
收藏发展社区故事文化 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庙行镇位于宝山区中南部,常住人口6万多,是农村城市化建设发展较快的新型城区。近年来,庙行镇以打造“商贸重镇”为目标,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氛围。镇党委、政府重视社区教育,以大教育观统领全局,致力于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群众的终身发展。
多年来,社区教育围绕镇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人文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充实终身教育内涵,开设了具有庙行地域特点的系列特色活动,如《和谐婚姻家庭》、《社区故事创作表演》、《科学育儿传承希望》等。
发展社区故事文化,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就是以“社区故事创作表演”为载体,通过社区故事“创编、讲演、传播”活动,不断激发社区百姓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睦邻和乐的社区文化。
一、基本运作方法:
1、 发挥地方优势,形成社区故事创作表演的合力
“社区故事创作表演”原是庙行镇社区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学习对象是以社区居民为主。故事取材于居民身边“家长里短”的事,以“构筑和谐庙行,讲述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创作与表演活动。
为凝聚社区故事创作表演合力,镇建立和完善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故事文化与社区教育联动运行机制。即由镇政府统筹各部门力量,依托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教育文化创作基地,促进社区故事文化建设良性循环。
一是以镇社区学校故事创作与表演班为基地,由专业教师队伍坚持每月二次为学员讲课。专职教师按“素材提炼——想象创作——评价交流——协作表演——再创作”程序进行讲解与指导。在边学边实践中,先后创作出《外来娃的幸福生活》、《世博热线》、《老友约会记》等80多篇真实、有趣的社区小故事,既展示、弘扬社会新风尚,又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故事创作表演的热情与水平。
二是以坐落本镇的“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会创作研究”为基地,成立了由社区学校牵头、各社区教学点和镇域内各类学校共同参与的“庙行镇儿童文学读书研讨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参观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架起了作家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的桥梁,激发了普通居民对文学阅读创作的欲望。
三是借助镇名师工作办公室丰厚的人力资源,深入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文化活动,如名师讲坛、故事沙龙、精品课观摩等。名师的智慧和创新的工作方法,开拓出许多深藏在群众生活中的故事题材,丰富了故事文化内涵。
四是通过妇联、卫生、学校等部门联动,结合镇域内的公益项目,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活动空间。如:结合“重扬起生命风帆——社区大重病特困居民精神帮扶项目”、“牵手同行——助残服务项目”等公益项目活动创编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通河四小“流动花朵健康娃”公益项目活动,运用故事给予随迁儿童及家庭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都市生活。
2、 打造多元学习模式,加大社区故事创作表演的推力
社区故事创作表演要真正成为一项文化建设活动,除了其本身的文化影响与价值,一定要有计划地融入学习的元素,促进全民学习意识的自觉和学习活动的开展。这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应有内涵。为此,社区故事创作表演活动过程中必须着力打造多元学习模式,使其相互推动,相得益彰。
一是“社区故事创作表演”创立了“一体两翼三足”的发展模式,着力建设故事文化引领下的多元学习圈。“一体”——是以社区文学创作基地为故事创作、发展的重要平台;“两翼”——是以社区与学校为延伸的两条重要脉络;“三足”——是群众创作的群众故事、校园故事和优秀人物故事,由此在不同层面形成相应的学习圈,共同推进社区故事文化地繁荣与发展。
二是“社区故事创作表演”强化“1+N”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式传播渠道。特色课程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学习对象,通过“1+N”的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授课。“1”是集体授课:通过统一授课,提高社区居民对故事素材的挖掘能力及提炼能力。“N”是让居民在学习、创编、表演的过程中自由组合、自主学习的多种“拼班”形式。
3、 搭建交流平台,增强社区故事创作表演的吸引力
社区故事创作表演是老百姓自己的事,除了必须反映大家身边的事、关心的事,还必须让大家踊跃参加交流。
一是社区学校学习班的学习、交流。组织居民进入课堂,学习基本知识、交流挖掘素材资源、故事创作的经验和技巧。如邀请秦文君、沈石溪等作家开展讲座,架起了作家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的桥梁,激发了普通居民对文学阅读创作的热情。
二是通过名师引领,借助名师工作办公室丰厚的人力资源,深入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文化活动,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故事创作表演的能力与水平。如名师讲坛、故事沙龙、实验研究、精品课观摩、家长讲座等,智慧和创新并举的工作方法,丰富了故事文化内涵,呈现给居民的是一场场思想、文化、教育的大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积极参加镇、区、市各类主题活动中展示才艺,将居民优秀的作品搬上社区舞台。如:镇一年一度的“家庭故事创作表演比赛”,不仅有综合评比,还组织巡回表演,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居民的兴趣和参与率。同时,每年还推荐优秀故事参加市、区“全面终身学习活动周”主题活动,参加由市教委、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的上海市家庭故事比赛活动。
二、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展故事文化,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庙行镇的“社区故事创作表演”活动已成为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首先,“和谐社区故事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展,让展现平凡百姓真情、真爱、真知的故事在社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三年来,先后有5000多人次参与了社区故事征文与展演活动,先后获得市、区、镇各类奖项100多人次,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开放式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第二,通过社区故事文化特色品牌的创建,具有地域色彩、独特风格、文化内涵的系列故事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2009—2010年,成功创建市级学习型家庭9个、学习型居委3个,市文明小区5个、区文明小区4个,镇域内学习型组织达标率、覆盖率不断提高,营造了主动学习、开放学习、多元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三,社区故事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为社区教育的助推器,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城区建设,为庙行镇先后荣获市文明镇、市和谐社区示范镇、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市创建学习型社区达标单位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践成果选萃:
◆庙行镇通河四小的黄茜小朋友——一个“外来娃娃”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她在信中情真地表白:一个外来的娃娃终于也能和上海的小朋友一样走近公办学校读书……由此素材创作的故事《庙行就是我的家》被搬上上海市全民学习活动周的舞台,获得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精神文明办等组织的“第三届上海市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家庭讲故事比赛”故事表演金奖。
社区故事创作志愿者——张晓艳,通过参加故事创作班学习,创作了《世博热线》、《世博红娘》等故事,再现了社区志愿者在世博期间做好东道主,用真情为社区服务的事迹,在上海市第三届、第四届家庭讲故事决赛中获得金奖与铜奖。
社区故事表演志愿者——徐月娇,她与社区热心居民共同参演的故事《红绿灯下》作为区唯一的节目被区交警支队推荐参加上海市“交通五进宣传”展演活动;故事《特殊门诊》获得“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展示”二等奖。在2011年上海市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她表演的故事《退休后》、《夫妻之间》,再现了社区普通家庭的生活矛盾,以真情化解问题,得到专家的好评。
社区故事创作表演志愿者——退休教师孟昭禹,原是少儿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他热心参加小区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结合社区故事文化活动,为小区的青少年讲故事、上写作课。暑期中,孟老师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引导孩子们画画讲故事。小朋友用语言形象生动把所画的故事讲演出来,表达了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
◆2008年,宝山区教育局举办“我与宝山、我与庙行”故事、演讲、小品比赛。从组织发动、报名参与、各教学点的初赛到镇的复赛,共参加人次3000多。最终,庙行镇获得宝山区“我与宝山”故事、演讲、小品比赛优秀组织奖,推荐的故事表演《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获得区二等奖。
2009—2010年世博期间,征集各类社区故事200多篇,如故事《母女志愿者》、《瞧这一家子》、《世博热线》、《世博红娘》等。其中30多篇被推荐参加宝山区家庭故事比赛活动,6篇故事参加上海市故事比赛活动。
2010年,在上海市第六届全民学习活动周期间,居民踊跃参加,创作爱心故事100多个,并在市、区、镇等范围内进行表演与展示。经区学习办推荐,和谐庙行·幸福家——社区“爱心故事”创作表演活动获得上海市学指办颁发的“最佳活动奖”。
2011年,在宝山区教育局举办的第四届成人(社区)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庙行镇社区学校推荐的“和谐社区故事文化—叙写情节生动的故事”观摩活动代表宝山区参加上海市成人教育教学评优活动获得市级一等奖。
◆《发展社区故事文化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一文编入《2010上海学习型社区建设白皮书》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简报》第七期上全文刊登了《宝山区庙行镇以创设故事创作表演特色课程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一文。自编故事《庙行,就是我的家》、《外来娃的幸福家园》获得上海市家庭故事创作表演的金奖与铜奖。其中,故事《庙行,就是我的家》一文选登在第三届上海市民诗歌创作大赛及上海市家庭讲故事大赛优秀作品选《幸福》刊物上。
上一篇:[长沙市]2013年长沙市“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 |
下一篇:搭建宣讲平台 创造特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