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让学习孕育城区气质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2-23 作者:《青岛日报》 刘淼

收藏



 

 

让学习孕育城区气质

── 市南区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让我们走进社区,组建红领巾社区服务队,照顾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让我们组成红领巾宣讲团,宣传公民道德;让我们组成社区艺术团,为社区居民送去欢声笑语。”在本周的晨会上,市实验小学4名男生把自己到徐州路社区宣讲文明礼仪知识与全校师生分享,受到社区居民称赞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奉献社会的快乐。这是近日市南区举行的第七届社区教育节中一个动人的镜头。这份小手拉大手的由衷参与,令人在寒意逼人的初冬中仍可感受到融融暖意,令人更坚信市南区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明天会更好。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民众对公共需求越来越高,迫切期望政府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近年来,市南区注重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坚持秉承“让学习融入生活”的社区教育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内涵,积极打造社区教育工作品牌,努力形成管理机制创新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资源整合统筹化、教育培训全员化、街居教育特色化、学习行动终身化——“六化”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让学习融入生活、让学习成为习惯、让学习孕育城区气质、让学习打造市南亮点已成为全体市南人的共识。

  一开一合,建成社区教育资源群

  市南区坚持阵地资源、人力资源两手抓、齐推进的策略,通过开放和整合,不断增强社区教育的统筹整合力。

  日前,市南区教育局在中山路街道中山路社区举办了2012年市南区社区教育惠民超市活动,充分发挥驻区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源及学生的专业特长,如青岛电子学校电器检测与维修,青岛商务学校的动漫、检验检疫以及青岛园林技校的家庭园艺等特色专业的现场展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小家电维修、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家庭花卉养护等方面的服务,让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家长丰富了生活知识,也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

  对于教育内部的资源,市南区采取“开放”策略,推进教育与社区的相互融合、双向服务。例如,市南区积极开放学校图书馆,着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一刻钟读书圈”。辖区居民在走出家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就可以到阳光图书馆,凭身份证免费借阅。为保证图书的数量和质量,政府还投资购书,保证每个阳光图书馆每年2%的图书更新率。

  对于社会的资源,市南区采取“整合”策略,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市南区与青岛市美术馆、民俗博物馆等35家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建立社区教育基地,拓宽了居民参与学习的空间。市南区还将基地的教育特色、公益学习项目等内容汇编成《市南区社区教育基地手册》,印制《市南区社区教育资源分布图》,发放给广大居民,为居民时时、处处参与学习提供便利。

  师资是教育的关键,社区教育亦然。对于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市南区以“优化”策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科研引领等途径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兼职队伍,市南区以“兼容”策略,通过聘请行家里手、招募义工志愿者、组建专家讲师团等,充分调动社区内“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心者”的积极性,充实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市南区还推出了“社区义工制”,发展区直机关45岁以下有一技之长的工作人员为社区义工,成立六支特色义工队伍,共计5000余人。在义工的组织管理上市南区实行了服务工时认证制,规定服务一小时为一个工时,全年个人服务工时累计不得少于16工时。每月由义工认证员对义工服务进行认证,并将个人完成服务工时情况与岗位考核评估、推先评优相挂钩。市南区的“社区义工制”,激发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中青年为居民学习提供服务的热情。

  弱势优先,增强社区教育惠民服务力

  近年来,市南区秉承“面向大众、弱势优先”的教育培训理念,通过以社区为中心的集中式学习、以团队为核心的互助式学习、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组式学习、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式学习等多种形式,逐步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增强社区教育服务力。

  社区教育是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领域。市南区始终关注弱势人群的教育。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站,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需要的差异性,把实用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指导送进社区。育婴师、楼宇管理、保健按摩等就业形势良好的技能培训受到弱势人群的欢迎。市南区还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成立了集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维权中介于一体的“新市民之家”,内设文化活动中心、维权服务中心、学习教育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交友联谊中心、党团活动中心6大功能区域。近年来共举办讲座、培训600余次,组织教育活动300余次,受益务工人员9万余人次。

  市南区属幼儿园全部面向社区开放,面向残障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和困难家庭的特殊婴幼儿,启动了“阳光启迪工程”,成立了青岛市首个特殊婴幼儿康教中心,加大了对残障儿童的关爱力度。

  市南区在社区开展“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服务工作试点,通过聘请心理教育专家采取邀约家庭、问题咨询、结对交友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走进社区。

  市南区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健康体魄、奉献社会”的原则,重点加强老年休闲教育的“三结合”:一是在办学模式上采取官办与民办相互结合。以官办老年大学为主,民办老年大学为辅,开设了康乐型、保健型、科普型、知识型等多种学习课程。二是在教育形式上采取学习与奉献相互结合。开设多样的特色学习组织,组建“五老”宣讲队,引导老年人在参与学习中提高生命质量,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在教育内容上采取长期与短期相互结合。既有长期、系统性的培训课程,也有时令性、急需性短期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

  六知六进,品牌建设增强终身学习力

  近年来,市南区注重立足居民日常生活,提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社区教育活动理念,积极打造市南公益课堂、社区教育节、社区教育大集等工作品牌,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力。

  市南公益课堂实施“1+x”培训模式,“1”即引导居民学习一项生活技能,“X”即居民结合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一项学习内容。每年通过开设1000节公益课堂做到“六知六进”,即把时政知识、文明知识、党史知识、区情知识、科普知识、健康知识,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市南公益课堂已经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此项工作在2009年被区政府列为民办实事之一。

  自2006年起,市南区委、区政府每年举办一届社区教育节。节庆总主题为“让学习融入生活”,每届有分主题,节庆活动由普及活动、主题活动、公益培训、惠民活动等多个板块构成,全区30个社区教育成员单位全部参与,主要组织开展一些培养学习意识、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习习惯、提升居民素质的教育活动。该项活动较好地整合了部门、街道的力量,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市南区社区教育节”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市南区借传统节假日契机,以办大集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是市南区社区教育又一重要载体。目前,市南区已经形成了六大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大集,分别是迎新春社区教育大集、读书大集、美德宣教大集、新市民教育大集、婴幼儿早期教育大集和家庭教育大集。社区教育大集以创新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广泛的活动影响,受到居民的一致欢迎。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为市南区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在这个初冬里,市南区社区教育充满信心地为城区的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谱写着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篇章。

 

上一篇:[上海] 第三届上海成人教育崧泽论坛在青浦区举行
下一篇:打造“万有引力公益青年汇”有效引导青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