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6-01-12 作者:系统管理员
收藏“非遗进社区”吸引居民
小朋友在社区体验中心学习烘焙
近年来,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新载体,南通开放大学面向全体市民开放和分享教育资源,打造“文化传承、志愿服务、身心体验”三大社区教育品牌,一系列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理念与行动,使南通社区教育工作走在了发展的前沿。
文化传承 提升居民素质
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社区文化水平高低,居民素质好坏是体现社区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为此,南通开放大学从课程派送、开展活动、项目引进入手,着力提升居民素质。
派送订单式课程,营造学习氛围。选派专业全、业务强、教学优的教师进社区,为社区提供订单式派送课程,涉及经济、法律、科技、民俗、文化等大类,包括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民族乐器欣赏、现代社交礼仪、本土风俗等,内容贴近百姓,形式生动多样。学校每年平均派送各类教育课程教学活动600余场,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超过十万人次。
开展特色型活动,推进文化传承。“非遗进社区”项目在社区普及剪纸、综编、面塑等非遗文化,寓教于乐,深受居民欢迎;“科普进社区”项目举办一系列公益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拓展了居民的知识面;“全民阅读进社区”项目开展阅读沙龙、名家讲座、亲子共读和专业培训等系列活动,建立诗社、读书会等阅读共同体,打造“书香南通”。
拓展多元化教育,开展新市民培训。在南通市竹行、观音山等“农转居”新型社区居民集中街道开展新市民素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科普常识、投资理财、职业技能、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方面,帮助新市民尽快熟悉城市生活规则,适应城市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生活所必需的综合素质,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
志愿服务 引领文明风尚
作为社区教育文明传播的主力,南通开放大学率先作为,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通藏族学生、困难职工等为主要对象,深化志愿服务,推进道德建设,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2014年10月,由南通开放大学发起,与共青团南通市委、各高校联合开展“万名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共组建数十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定点服务对接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志愿服务的高潮。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通开放大学后勤处职工陈建忠命名的“小陈服务队”,每周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装配钥匙等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和好评,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明星服务组织;以南通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赵小亭命名的“小亭青年志愿服务队”,结对任港社区“四点半学校”,帮扶虹桥二中“康乐班”,支教虹桥社区“希望来吧”,捐助患病、智障儿童等,获评“南通市第36次文明新风典型”。校团委还以此为基础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的光荣称号。
身心体验 丰富闲暇生活
如何让社区居民拥有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一直是南通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通过“名人名师工作室进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文化体验中心”“组建群众性文艺队伍”等项目,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聘请社会名师,成立社区工作室。目前,已在任港街道、文峰街道等成立了杜鹃古筝、大海陶艺、孙鑫书法工作室,在名师的广告效应下,居民积极参与,技能明显提高,受到一致好评。
联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体验中心。2014年以来,南通开放大学逐步在相关街道内建立社区教育体验中心、体验室,主要以传统文化学习和居民喜闻乐见的项目为核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学习、体验、交流的活动平台。已投入使用的位于学田街道的社区教育文化体验中心,接收多批居民体验烘焙、书法、陶艺、摄影、插花、3D打印、木艺雕刻等项目。
挖掘社会人才,组建各类文艺队伍。学校根据居民特长,有选择地在各社区成立文艺队伍,如戏曲、舞蹈、合唱、朗诵等,并选派社区教育师资库中的骨干教师定期辅导。2015年6月,在市委宣传部、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等六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通开放大学举办南通首届社区教育艺术节,为期半年的艺术节里,开展了广场舞、大合唱、朗诵等比赛,来自崇川、港闸、开发区各街道社区的共五十多支文艺队伍、近五千人报名参加,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85岁,年龄最小的10岁,祖孙同台,老少同乐,居民们用欢快的舞蹈和歌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一篇: |
下一篇:关于召开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讨会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