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6-01-2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收藏── 余杭区社区教育引领全民走上终身学习之路
余杭区社区教育以最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余杭区发展战略目标,以办好普惠共享、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为宗旨,以学习型、智慧型城市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内涵、彰显特色、打造品牌、教育惠民为主线,通过开展系列为民、惠民社区教育工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全区广大居民享受公平、优质、适用的教育学习前仆后继。2013-2014年先后成功创建为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
余杭区社区教育起步于2000年,正式开展于2006年区社区学院(余编[2006]37号文件)和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相继挂牌之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坚持以民生发展为导向,以企业职工、乡村农民、特殊群体、青少年、老年人和外来务工者等为教育对象,通过创建和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开发适合居民学习的各类课程,引导广大市民参与终身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包括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等在内的居民素质,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组织机构日趋完善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余杭区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职能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管理,群众广泛参与”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为骨干,市(村)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见图1)社区学院和各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都为独立法人单位,均配有校长、副校长及相应中层干部,各市(村)民学校配有一位专职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网络健全,人员到位,社区教育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是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关键所在。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专兼职结合、数量合理的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同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等形式,每年举办相应的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品牌创建颇具特色
品牌是具有鲜明特色和良好示范作用的学习活动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创建富于地域特色的品牌项目既是区域特色的体现,也是以地方文化为本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城区的重要抓手。
“市民素质大讲堂” 是百姓认可度高、参与性强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讲堂立足百姓生活所需,将优质的学习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自2006年4月首次开讲以来受到群众欢迎,迄今已举办约500多场,惠及10万人次以上,影响力还在不断提升。
“一街(镇)一品一基”是各镇街的社区教育名片。近年以来在各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的扶植与培育下,20多个有一定影响的品牌项目脱颖而出。如运河街道的黑鱼养殖、临平东湖街道的SYB创业培训、塘栖镇的“十万市民学礼仪”、瓶窑镇和百丈镇等地的早竹笋栽培及竹产业培训、径山镇的茶文化、中泰街道的竹笛制作、五常街道的十八般武艺、鸬鸟镇的蜜梨种植等。这些社区教育项目既传承了当地传统文化,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满足了当地居民多元学习需求,也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可谓是既富了百姓的脑袋,同时也充裕了百姓的钱袋。目前余杭区范围内,共有省级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2个、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成校6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2个、市级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6个、市级校企合作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5个,2015年,余杭社区教育中心和闲林街道社区学校两所学校获杭州市首批示范性成人教育综合体称号(成人教育综合体旨在通过整合资源、融合学习内容、聚合人气,满足当地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
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培育是实现处处能学的有利保证。社区教育在“施教”的同时,也发挥“引学”的作用。通过培育各类社区学习共同体,引导居民自主学习,形成人人皆学、愿学、乐学的社区学习圈。通过制定《余杭区社区居民学习型社团管理办法》、明确组织申报、奖励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规范管理各类社区居民学习共同体。据统计,余杭区拥有各类草根社团1500个,其中,市级示范学习共同体12个,区级300多个,并由此参编形成了《杭州市学习型社团地图》。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带动开展创建活动,塘栖镇荣获第一批全国农村学习型乡镇,闲林街道方家山社区荣获第一批全国农村学习型村居。
三、教育对象普惠多元
服务各类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是社区教育的宗旨所在,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目标,全区开展了多个主题鲜明、受众多元的社区教育主题活动。
积极开展文化大礼堂和扫盲教育。以村民为教育对象,积极送教进村,通过开讲座、办晚会等方式,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促进基层农村建设,赢得村民的广泛赞誉。目前,在全区184个建制村范围内,已有50%的建制村开展文化大礼堂活动,两年来共开设讲座21次,受众约800余人。扫盲教育进一步扩大了受教育范围,惠及更多群众特别是高龄人群。按照区政府印发的《余杭区扫除文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通知》,三年来全区扫盲20200人,扫盲教育既普及推广了科学文化知识,又营造了全区终身学习的浓厚气氛。
青少年校外教育积极发挥社区、学校、家庭三方合力,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假日学校”、“父母课堂”、“心理咨询”等形式,为青少年、特别是外来务工者子女提供免费优质的校外教育。社区学院利用双休日,开设知识讲座、趣味英语、口风琴、网上冲浪等免费学习课程,有3000多人受惠。乔司街道三角村的假日课堂受到央视媒体关注。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既丰富了流动儿童的校外生活,也促进了其与当地人的融合,有效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为促进服刑人员改造,社区学院联合杭州市科普讲师团等组织送教进监狱,为狱内服刑人员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知识普及等各类知识讲座,同时开设成人学历教育,惠及人数达5万人次。
为推动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智力拥军,积极开展“送教进军营”活动,免费为辖区内武警部队、消防大队等部队官兵提供基础计算机知识等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部队官兵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基本素质。目前,参加教育培训的部队官兵超过1500人次。
农民素质教育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失地农民再就业等为主要目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据当地产业特点和技能需求开展,如运河、良渚、塘栖等地开办的SYB创业教育、余杭街道开办的低收入农户就业培训、仓前街道的农产品营销培训、鸬鸟镇举办的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根据201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及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余杭区制定了《推进农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办法》,农村“双证制”教育在全区各街镇展开,迄今为止,19191人获得证书。以文化技能教育和学历提升为主开展失地农民教育,促进其向新市民转变。如塘栖镇开展“十万市民学礼仪”项目,余杭街道的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物业管理员培训;良渚街道的美容师、美发师培训等。除双证制教育外,“农民大学生”教育工程,让有学历提升需求的农民接受学历教育,把远程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市民化、文化素质提升紧密结合。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程。我区在职人员的教育主要通过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各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途径实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比率超过40%,广大企业职工在工作之余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地方经济效益。
老年人教育依托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区总工会等专门机构开设形式多样的休闲养生、保健医疗、技能锻炼、形势教育等课程,吸引了广大离退休人员参与活动。受办学场地、设施的限制,老年教育办学机构限额开班,但是参与人数仍不断攀升,2014年约3500人,2015年上升至约4000人,对促进和改善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灵魂。余杭区在社区教育实践中高度重视科研引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市民参与终身学习活动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立项课题中,国家级课题2个,其中,《建构学习型家庭中学生网络学习方式运用研究》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之一,其科研成果荣获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2011-201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高校组一等奖。省级实验项目和研究课题9个,项目《基于余杭文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共完成了“地方名人篇”、“旅游文化篇”、“实用技能篇”和“特色技艺篇”等4册乡土教材的编撰,对推动余杭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发挥了先行探究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开。各街镇充分挖掘各自特色,陆续编撰了《水乡记忆-闲林埠农耕文化百图》、《生态鸬鸟》、《径山茶加工技术》、《瓶窑竹产业培训系列教材》、《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手册》、《余杭镇市民生活读本》等乡土教材,为区域特色课程建设作了有益探索。围绕余杭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全区评选出社区教育“优秀教材”12册。以余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课程内容的《余杭民间传统技艺》教材正式出版,为市民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参与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
2011~2015年市级重点课题和市级规划课题超过10个。其中,杭州市成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社区、学校、家庭教育联动网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建立了以育才小学红丰校区、红丰社区等联动协作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建立了家长课堂、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心晴吧,为青少年特别是外来务工者子女校外教育创设了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对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机制改进发挥了积极作用。《竹产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实验》树立了以地方特色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标杆。余杭街道、瓶窑镇、塘栖镇等地也借助课题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助推街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提升。到目前为止,余杭区申报立项并完成结项的市级专项课题有23个,立项的规划课题有6个。
在各类成果评审中,塘栖社区教育中心的小城市建设实践成果获得了省职成教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余杭社区教育中心的外来务工者培训项目、瓶窑社区教育中心的竹产业培训项目也分别获得市级一等奖的优秀成果。在刚刚揭晓的第十八届市级成教成果评比中,又有14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有3个获一等奖,在杭州地区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五、宣传形式丰富多样
宣传推广是社区教育沟通内外、树立形象、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终身学习理念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倡导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学习文化和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余杭区拓宽渠道借助多种途径实施宣传:
文字宣传载体多样。依托社区学院网站终身教育主页发布全区终身学习活动的动态资讯,通过省社区教育网、享学网、市终身学习网以及中国成教协会、省职成教协会等网络平台及余杭教育发布、社区学院微信平台及时推送信息;每季度出刊的《余杭社区教育》作为全区社区教育宣传刊物,立足基层宣传草根市民学习事迹的同时也介绍终身学习的国际经验,办刊高度不断提升。
活动宣传以点带面贴近实际。配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宣传和法制教育的实施要求开展的二微普法系列活动备受关注,法治微电影《社区矫正日记》的拍摄选取校内教师、学生作为主要角色参演,对引起社会关注青少年不良行为和校内外青少年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集中宣传展示学习型余杭建设和终身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每年10-11月举行,通过组织颇具规模的现场主题活动和各镇街的活动,促进全区终身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太炎读书月”、“科普宣传周”、“舞动余杭排舞大赛”、“寻找最美余杭人”等以学习为主题的活动深受市民喜爱。
沟通宣传拓宽渠道增进交流。通过承办专题研讨会议拓宽宣传渠道。2013年11月,由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杭州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余杭区社区学院具体承办的以“共同学习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高级研讨会,汇集了来自教育部、中国成教协会、省教育厅及台湾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交流学习,会议期间编辑印发了余杭社区教育宣传画册《幸福余杭、学习殿堂》和反映余杭社区教育科研工作质量的论文集《余杭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利地宣传了区社区教育及终身学习活动,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今年作为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两富”背景下农村成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子课题负责单位之一社区学院承办会议并参与多次研讨交流。此外,中国成教协会、省教育厅、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市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也多次莅临余杭指导社区教育工作,扩大了余杭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提升了余杭社区教育的形象和知名度。
余杭区作为全国第一个法治评估体系的策源地,仍将延续创新步伐,阔步迈向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制高点。在人们的生活步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名词为标志的网络信息技术主导变革的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也将适应变革走智慧城市之路。余杭社区教育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立足自身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瑰宝,走文明复兴的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之洲的梦想添砖加瓦。
区教育局副局长胡锡良陪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姝观看社区教育成果展
余杭区副区长许玲娣为2015年余杭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致辞
品牌创建-课程建设
送教进军营
市民素质大讲堂
双证制教育培训
全区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培训
法治微电影开机仪式
网络构建-社区教育中心授牌
上一篇:[常州] 常州市首批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顺利通过终结性评估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