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23-02-16 作者:四川开放大学
收藏四川开放大学党委书记 杨俊辉
体系办学和体系建设是四川开放大学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的特色模式。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系统建设拓展提升行动计划”,抓基层,打基础,完善三级办学体系,织密织牢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取得显著成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无疑是四川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最热门的发展词汇,随之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了成都、重庆这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教育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提升了成渝发展主轴的教育,这为四川开放大学明确了转型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校以来,四川开放大学依托体系办学优势,已经为全省累计培养了超过115万名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校必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回应群众对提升技能、陶冶精神的需要。”四川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如是表示。
杨俊辉认为,新形势新格局,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未来,学校将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以站位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为遵循,发挥体系办学和体系建设特色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扎根巴蜀大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终身教育。
站位新阶段 依托优势破局谋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给四川开放大学带来怎样的影响?四川开放大学在其中承担怎样的使命?
杨俊辉:近年来,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拉开帷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深入实施,为四川开放大学进一步明确了转型发展方向。新形势新格局,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22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四川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仍然较大;同时,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缺口需要补充,这为四川开放大学带来了现实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作为终身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第一,主动对接国开“1233”工程,围绕建设高水平一流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总目标,提供线上、线下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第二,积极构建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第三,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把从严治党贯穿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转型升级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乐学享学、开放共享的大学文化;第四,奋力打造四川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新高地,面向基层和农村办学,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
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任务,学校如何破局谋新?
杨俊辉:首先,围绕新格局新任务,学校重点对接四川建设“5+1”现代产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战略目标,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办学新模式,积极推进知识型、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其次,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办学管理更加规范。学校将以“导学—自学—助学”为三大支点,以“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质量和效率、服务和监控”的四维协同运行机制,以N种人才培养项目为载体,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1+3+4+N”育人体系;持续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凝聚校领导、教师、班主任“三种力量”,打造全员育人“同心圆”;抓好入学、在校、毕业“三个阶段”,确保全过程育人“不断线”;融合线上、线下、实践“三个课堂”,搭建全方位育人“立交桥”,为学生发展提供指引力、助推力和向上力。
最后,依托四川开放大学完备的办学体系和学科优势,提升办学条件,满足社会学习需求。按照国开“一路一网一平台”的总体设计,继续推进“招、教、学、考、管、服、评”的全链条信息化平台建设,服务师生、教学和全省办学体系。同时,拓展社区教育、扩大社会培训、办好老年教育,提升四川开放大学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
体系办学优势下的乡村振兴品牌项目
体系办学和体系建设是四川开放大学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的特色模式。请您介绍一下该模式及其独特优势,以及下一步的考虑。
杨俊辉:四川开放大学长久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体系办学的规范和完善,经过40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全省开放大学体系总体处于基础稳固、发展稳健的状态。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系统建设拓展提升行动计划”,抓基层,打基础,完善三级办学体系,织密织牢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取得显著成效。
一方面,重构升级开放大学办学布局,系系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学校在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省级机关分校基础上重新组建成立省直机关学院,形成了由直属学院、省直机关学院两个学院服务成都地区的布局。2019年,原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的广安广播电视大学恢复为独立建制的公办市级大学。2021年,原由私人承办的遂宁广播电视大学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公办市级开放大学。目前,全省除甘孜州外,开放大学“空白县”已全部消除,形成了基本覆盖全省172个行政县(市、区)的开放教育一体化的四川开放大学办学体系。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电大转型更名,办学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市县广播电视大学更名工作中,学校对市级分校坚持“独立设置”和“公办性质”两条原则,对县级分校坚持“全覆盖”的目标,以老少边穷尤其是民族地区为重点,对更名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截至2022年9月,已有19家市(州、行业)广播电视大学完成更名,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已有120家完成更名,甘孜、阿坝等民族地区也实现了每个县市开放大学的全覆盖。
接下来,学校将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内打造一批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综合实力强的市县开放大学,进一步巩固和壮大开放大学体系办学的基础,实施“两项工程”,即市县开放大学系统示范引领工程和县级分校达标工程。通过示范性开放大学(分校)引领工程,争取在2022—2024年,遴选、扶持并分批验收若干所新时代示范性市县开放大学,实现全省有5〜7所新时代示范性市级开放大学、10〜15所新时代示范性县级分校的目标任务;通过县级分校达标工程,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全省县级分校全面达标,为县级分校发展提供建设标准和指导,促进县级分校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增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整体办学实力。
是否可以认为“乡村振兴农村带头人品牌项目”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体系办学的规范和完善?
杨俊辉:是的。体系办学的规范和完善为“乡村振兴农村带头人品牌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四川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农业农村基础较弱,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农业技术、农业管理等方面发展质量不高,农村带头人能力不强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学校积极发挥自身在国开四级办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入国开核心教学团队,探索省级开大自建教学团队模式;创新开展省市两级课程统筹管理,较好地解决了西部地区开放大学基层师资较为短缺、教学资源欠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农林卫生学院农学相关专业成立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公室,增设乡村振兴学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和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为代表的农村带头人品牌项目,服务乡村振兴。正是因为体系办学的规范、师资队伍的完善以及在课程管理上省级统筹职能的充分发挥,农村带头人品牌项目才能在全省16个市州顺利落地落实,为四川广大农村培养出农民大学生3万余人,得到了时任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对该项目的充分肯定,还成功入选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打造教育与人才强省的重要增长极
为积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学校还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杨俊辉: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和四川省新发展机遇,补短板、强优势、创特色,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为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一是集合体系力量和优势,探索合作共赢的非学历培训运行机制,以项目为牵引,以特色创品牌,以四川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具有巴蜀底蕴、开放大学特色的优势培训项目。二是积极举旗占位,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不断夯实五级社区教育组织机构体系,争取挂牌四川老年开放大学,强化老年教育服务能力,探索“线下线上融合”“康养学游结合”等新模式,拓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事业版图和影响力。三是形成覆盖全省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继续拓展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做好中高职衔接扩点增量工作。四是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助推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学校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思路?有何具体规划?
杨俊辉:“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于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开放大学,构建形成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支撑四川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的重要增长极。在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开放共享、改革创新、质量强校、融合发展主要原则的基础上,学校对未来做出如下规划:
以特色创品牌。第一,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社会培训模式。特别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特色培训等方面协同开展一批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共建川渝地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及其他社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第二,重视特色科研创新,引领大学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科研评价体系、科研协同模式等,借力校外领域专家,深化与国外开放大学的交流合作,组建一流研究团队,产出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优秀科研成果。
以质量强内涵。第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校将在探索建设“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成渝两地三校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交流合作机制。探索思政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并打造“思政金课”和“思政课教学实践品牌”;第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形成“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师”的人才梯队。优化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运行基本规范,着力打造“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多方联动、示范引领”的特色质量保证体系。第三,积极推动教学科研互补互促,以《当代职业教育》期刊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
以融合促发展。第一,发挥体系办学优势,优化系统促进融合。通过构建“四川开放教育事业发展共同体”,持续开展“系统建设拓展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做好“空白县”的插旗建点、“僵尸点”的激活重生、“薄弱点”的全面提质等工作。第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动开放大学基层单位与基层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特色产业学院、城市管理学院和家庭教育学院等。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立开放教育各级联盟等。
以技术求突破。第一,推进开放大学新基建,实施“智慧开大”建设工程。推进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环境、仿真实训系统、智慧校园等,构建数据融合、互通共享、集教学与管理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第二,完善资源建设标准框架,推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第三,推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入新技术不断优化非学历培训平台功能,形成集项目宣传、教学实施、培训管理、考试评价、数据汇总分析及可视化展示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
上一篇:【浏阳市】烟花灿夜空 小河元宵好热闹 |
下一篇: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