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浅议农家书屋的功能延伸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4-22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高级中学 孙雁群 程建权

收藏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农家书屋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全国普遍存在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大背景下,江苏省作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排头兵,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特点,订阅全国各地报刊,让他们随时了解家乡的变化,截至2012年8月底,累计建成农家书屋14000余家,占全省行政村总量的81%,预计到今年底,其覆盖率将超过96%,成为全国农家书屋覆盖率最高的省份。而张家港市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处于领先位置的。以乐余社区为例,2012年获苏州第七届阅读节书香社区称号,并获苏州阅读节优秀活动奖,农家书屋的建设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江苏新闻直播间等主流媒体均给以高度评价。乐余镇辖24个村,村村都实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农家书屋群体中,乐余社区是典型代表:建立于2007年8月,共耗资80余万元。书屋建筑面积达280平方米,内设借书室、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藏书库等。其中,资源播放室配备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市文化共享工程也为书屋投入电脑设备10台。为了加快网速,2011年乐余社区又升级安装网络系统,现已配备10兆光纤。社区书屋开设有48个阅览座位,桌椅配套齐全。书屋藏有图书约31000册、光盘300多张,订阅报刊杂志100余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标准是:农家书屋的图书一般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含必备书目),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并具备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管理的基本条件。并配有2名专职人员,全天免费开展外借、阅览活动。目前,该农家书屋已成为张家港市图书馆乐余分馆,与市馆实现了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每月都有图书更新,实现了资源共享。

  张家港的农家书屋充分利用了村委会、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不搞重复建设。农家书屋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阅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充满活力的元素。毫无疑问,农家书屋的方便性、经济性、实用性、普及性的特质,为本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充沛的资源。鉴于农家书屋与居民的联系和居民的认同,在基于阅读基础上的功能上,还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渠道,继而发挥出农家书屋更大的效能。比如:读书征文、知识讲座、科技培训等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不断丰富服务手段,拓宽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一、科技培训

  1970年代,《人民日报》盛赞沙洲(张家港)社队工业“小鸡吃米、粒粒下肚”,从那时开始,发轫于苏南平原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形成了以区域聚集的带有相当大同质性的产业带,比如,乐余镇就形成了机电设备制造、化工、纺织的企业集群。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甚至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但同时很多企业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员工素质低下、污染严重,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改造升级、更新换代、员工培训就成为走向企业新生的必经之路。在科技培训这个环节上,农家书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小小的农家书屋就能产生大效益。

  (一)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来源无外乎专门院校的毕业生、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结业生、从外单位引进的熟练工和少量自学成才的员工。随着企业的运转,一些岗位有了新的要求,比如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等因素的变化,使得岗位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众多的培训方式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就近培训就具有更多的可行性,而且,农家书屋可以为社区的培训提供相关的服务:桌椅配套齐全、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加上10兆光纤的网络,于是车工、铣工、钳工、电焊工、电工、磨工、热处理工、涂装工等工种的初级理论培训完全可以胜任。

  (二)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定位,使得土地资源稀缺的张家港更加注重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诸多提高土地效益的举措中,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无疑是最根本的。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他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依托农家书屋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最新的农业科技实时呈现,还能让农民(社区居民)足不出村就能吸收能使自己致富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二、百家讲坛

  因为农家书屋植根于社区成员,而随着张家港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一大批具有某些专长的专业人员的成长和聚集,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人才贮备。当比较初级的物质需求满足后,对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就应运而生,如果是来自身边的榜样,那么其示范效应更是立竿见影的。

  (一)名作欣赏。“阅读让乡风更文明”是张家港乐余镇最近几年的靓丽名片,读书已经成为许多居民的生活习惯,如果对名著有一定研究的居民能对阅读进行引导,毫无疑问会使居民的阅读更有指向性,更能提高阅读的成效。比如:《红楼梦》是家喻户晓的名著,许多读者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红楼梦》,或是电影,或是电视连续剧,或是越剧,或是原著。可是作品里的人物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看着就让人头疼,如果能像高中教学广泛应用的PPT课件演示,指导读者,分析情节,帮助理解,无疑会将阅读引向深入。

  (二)音乐赏析。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是张家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特色指数之首。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是描述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市民文明素质发展水平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工具。在文明素质的诸多构成要素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一个现代人,对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应有所了解,而对《梁祝》《黄河》等民族音乐一无所知则是说不过去的。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音乐在人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着重要的和主流的地位。高品质的音乐欣赏活动,可以使人们在音乐的旋律中,进入一种美的境界,享受乐器发出的美妙声响,感受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场面,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可以愉悦心情,寄托情感,融汇感受,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激发斗志;可以通过这种感官与韵律的互动,舒缓压力,平抑情绪,调节机体的内循环。音乐修养的积累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农家书屋的平台则能完成这样一个高雅而又必须的历程。农家书屋的阅览室、桌椅、多媒体设施如电脑、CD机、电视机、投影机等,就可以组成一整套音频、视频系统。

  (三)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儿童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几乎所有的家庭活动都是围绕儿童展开的。由于独生子女的普及,儿童成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状态下,如果有一个能让儿童聚集、交流的场所,对家庭、社区、社会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农家书屋的特质正迎合了这种需求。由于只生一个孩子,年轻的父母对子女的养育经验既十分稀缺又十分迫切,农家书屋既可以让年轻父母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加以引导,甚至可以请专业领域的人才进行讲座辅导;儿童成长需要比较、展示,更需要被欣赏,农家书屋就是儿童的画廊、金色大厅、演播室。

  赋予农家书屋的延伸功能,是因为考虑了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政府赋予农家书屋只是一个基本的职能:传统意义和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并且为实现这个功能配置了相应的资源,如书籍、设备甚至人员。农家书屋的管理者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所有延伸的功能,农家书屋应该是一个功能整合、放大器:既服务于社区又依赖社区全体成员维护。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张家港,几十年持续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已经聚集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分布在各自的社区,也许在职业上是公务员、医务工作者、教师、工程师等,但其中蕴藏的智慧在合适的平台上会发出别样的光彩。农家书屋联合社区组织能够将这些默默无闻但充满才气的邻居聚集起来,发挥他们的才智,贡献他们的力量,就会让农家书屋走进居民的生活,成为社区文化建设最亮丽的风景线。

  苏南模式曾经开创经济建设先河,引领了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而农家书屋的普及,当然也能为苏南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充满生机的动力。有千名教师进社区的经验,只要组织发动得当,社区里的人才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着力农家书屋功能的延伸,让每一个成员既是社区发展的受益者,又是社区建设的文明志愿者。

上一篇:加拿大的社区学院
下一篇: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溪口模式”及其运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