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03-12 作者:杭州市桐庐县教育局

收藏

         桐庐社区学院成立后,县委、县政府相继整合了县自考办、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作为社区教育的活动基地,形成了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教学、培训资源结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院及各类社区教育场所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生活品质的理想场所,初步实现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目前,全县“天地人三张网”的立体化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为支持服务系统的整体构建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一、农村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系统要素分析及实践

  (一)天网

  所谓“天网”,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社区教育网络,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辅以卫星电视教育和多种媒体学习等手段,开展实时、非实时交互式教学。桐庐社区教育几年来充分利用以下平台:

  1.社区教育网

  学校将借助网络平台,确保信息畅通,丰富社区教育信息,开辟“百姓论坛”,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积极开发实用课程资源,以发放终身学习卡等形式,开辟远程教学的“百姓课堂”,实现远程资源“菜单式”点播和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远程互动。

  2.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

  至2006年底,桐庐全面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镇、街、村、社区和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都建立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主要通过省服务平台转发中央教育卫星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借助网络辅助平台,插入本县的视频、课件、信息等多媒体教学节目终端,终端接收站点可以实现上述节目的接收、播放、存储和回放,并支持上网,实现省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上的交互式视频答疑、视频点播等功能,以及访问教育网站等。

  3.远程学历教育平台

  依托浙江电大桐庐学院远程教育平台,使农民在网络上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几年以来,全县共培养农村行政管理、茶叶技术、林业技术等专业农村大学生404余名。

  4.视频大课堂

  依托桐庐数字电视网络,提前把教育课程节目单及播放时间进行预告,农民能通过家用电视视频收看教育节目,既方便又实惠。

  (二)地网

  所谓“地网”,就是遍及每个角落的社区教育资源,创造“处处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条件。几年以来,桐庐社区内各机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所有的农村行政村和所有的城镇社区建立社区教育协调小组,并落实了分管领导,所有街道(乡镇)建立社区教育学校、所有居(村)委会建立了市(村)民学校。社区教育学校、市(村)民学校有固定的办学场所,有基本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硬件设施;社区内公共文化设施如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凤凰山革命烈士陵墓、叶浅予纪念馆、劳教所、敬老院等向市民定期开放;中小学假日向市民开放,做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利用社会办学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特色资源如革命烈士陵墓、劳教所、敬老院等社区教育资源向市民开放。

  (三)人网

  所谓“人网”,就是集社区内各方面优秀人才组成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队伍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1.桐庐社区学院配备专职教师5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0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8人,成为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

  2.学校整合和壮大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把原来党员干部教育讲师团、师干训讲师团、普法讲师团、医训讲师团、科普讲师团等整合起来,利用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专家学者、民间艺人为社区教育提供个性化服务。

  3.以桐庐县志愿者服务总站和县电大学院为依托,招募社区教育志愿者,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摇旗呐喊,制造声势,并承担相应的管理、策划和教育任务。

二、农村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系统保障机制实践与研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统筹领导。坚持完善领导责任制,政府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由政府统筹区域内各方面力量,支持社区教育工作,创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工作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桐庐县制定了2008-2010年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并把社区教育纳入部门、乡镇年度考核,明确考核实则和奖惩办法,增强各单位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良性、稳定发展。

  2.建设社区教育网络。桐庐县在2006年组建了由宣传、党校教育、民政、文化、人事、劳动、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学院内,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作用,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此外,各乡镇(街道)相继成立了社区学校,各社区、村相继建立了市、村民学校,在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下开展工作。

  3.探索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模式。桐庐县社区教育目前处于“抱着走”的阶段、正处于政府部门主导下的社区教育基本组织架构,完成社区教育的基本设施建设,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框架阶段。

  (二)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实现共建共享

  几年来,桐庐先后整合了县委党校、县电大、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卫生进修学校、县职工业余学校、县培训中心等资源,社区学院成立后,由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整合了县所有教育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宣传使用,将县内所有的教育机构和场所、协会等进行登记造册,县内所有的优势资源一目了然,并实行A、B互助制,A、B地优势资源随时调配,真正做到了共享共建。

  (三)多维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开展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

  几年来,桐庐社区教育一是积极依托桐庐电视台、《今日桐庐》《桐江论坛》等媒体,加大对社区教育的宣传,特别是社区教育典型事例的报道。二是以社区教育联席会和联络员工作制度为契机,加强沟通,通过《桐庐社区教育报》及时传递上级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政策和要求,总结推广全县社区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展示社区教育成果的平台作用。三是要通过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和桐庐电大视频大课堂,传播社区教育。四是要通过组织大型的教育活动和自身过硬的内功,发挥隐性的宣传功能。通过这些举措,真正使社区教育的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真正让教育走向农村,让农民走向教育。

  (四)投入经费,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生命保障

  桐庐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承担一部分”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投入多元化机制,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了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五)研训结合,为社区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社区教育需要理论作为支撑,桐庐社区教育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建设和培训教材的开发,注重社区教育与当地文化结合的研究、社区教育与和谐社会结合的研究。并创新载体,推出一些人们自主积极参与、喜闻乐见的农村社区教育培训和文化休闲活动,深受居民欢迎。

上一篇:[成都] 成华区各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下一篇:桐庐县社区学院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