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05-2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收藏作者: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社区教育中心
一、项目、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及项目化运作概论 为提高社区教育的品质、质量和水平,在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项目管理、项目化运作也开始进入社区教育领域。 项目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实现预定目标结果的一系列投入及活动。依据管理学科相关解释,项目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目标确定性。任务明确且具体,资源与预期结果相对清晰;其结果只可能是一种期望的产品,也可能是一种所希望得到的服务。当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动时,它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是一个新的项目,因此项目的目标是确定性的。 成本约束性。每一项目都需要运用各种资源来实施,即资源是有限的。 过程实践性。项目是人类认识自然、发现事物发展规律主动性实践过程,不论项目的大与小都涉及到计划、设计、实施、结果、产出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 实施周期性。任何项目都有时间上的期限要求或者规定;即使可以适当延期,但总有截止时间。 价值复制性。项目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而实施,具有价值性。同样,项目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活动,在事实的背后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得以启示影响人类社会后续活动,具有可借鉴性。 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化运作则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村民(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党校、文化站、图书室及人文、地理等教育资源,在建立和完善面向全体(村民)市民的社区教育培训机制基础上,在一定时间内和经费保障等条件下,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活动,使社区教育在有效率的方式下运行,从而来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最终以获得有质量的社区教育成果。 二、白峰镇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化运作情况及个案简介 笔者所在的白峰镇地处山区农村,本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经过六年的发展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而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逐渐体会到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化运作在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白峰镇的农村社区教育十分重视教育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正在开展的有七个活动项目,它们是:《烽火魂,乡土情》总台山文化品牌、总台山大讲堂、传承民间艺术.弘扬民俗文化、翰墨飘香.书画塑人、开心农场、农村影院教育实验、拆迁村老年人集居区的老年教育项目。现将部分项目简介如下,作为本文作者观点的支撑材料。 项目之一:《烽火魂,乡土情》总台山文化品牌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白峰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是当地人民不畏强暴英雄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现今的总台山是一块难得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每年有近千人前来参观;随着国电风力的建成投产,登总台山,游览东方大港雄姿、峙头洋点点航帆及海面初升的旭日,是人们休闲旅游、健身的好去处。 总台山烽火台史迹陈列室,通过图片和录像和讲解,再现了当地人民英雄抗倭、抗英、抗法等反侵略战争历史,每年接待参观者近千人。 总台山文化研究会通过搜集民间故事、古城史料,编纂《烽火魂乡土情》、《郭巨民俗》、《篆刻》等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弘扬了总台山文化。 以西门村、东港社区民俗文化传人为骨干,通过对抬阁、鼓阁、马灯、舞狮、舞龙等民间民俗文化挖掘、艺人队伍培训、传承、展示活动,丰富了总台山脚下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 通过总台山大讲堂,以《烽火魂乡土情》等为教材,对区域内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总台山民间民俗文化、改革开放成就和市民素质提升教育讲座。 烽火承古蕴,山海秀新港。以总台山遗址及陈列室为活动基地、总台山大讲堂和总台山历史文化研究为平台、总台山文化特色课程开发和总台山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展示为内涵发展的总台山文化品牌正在深入人心。 该项目已被评为北仑区首批社区教育特色项目一等奖,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验收合格项目。 项目之二:总台山大讲堂 为解决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凸现的以校为单位举办培训讲座时所带来的学员人数少而杂、讲座主题不对学员“胃口”、效益低下、缺少优质讲师、讲座内容老一套等问题,白峰镇社区教育中心自2010年9月份开始组织开办了总台山大讲堂。由镇社区教育中心负责聘请优质讲师,确定每次的讲座主题、时间、地点、受众对象,布置会场。各相关村民(市民、职工)学校按要求组织输送参训学员,分别在郭巨影院、上阳影院、白峰青少年宫举办参训学员平均在400人以上的规模较大的、教育培训氛围浓厚的****讲座。提高了社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社区教育讲座的总体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通过征集总台山大讲堂徽标,努力使总台山大讲堂更具影响力。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已开办总台山大讲堂15期,受训学员达7408人。 该项目已被评为北仑区第二批社区教育特色项目一等奖。 项目之三:传承民间艺术,弘扬民俗文化 白峰镇西门村充分发掘抬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传承人汪玉庠老人及拥有一支钟爱民间民俗文化骨干队伍之优势,为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满足村民日益提高的参与民俗文化教育的需求。通过优化整合资源,搭建教育平台,先后成立了民间乐队、车子灯、鼓阁、抬阁、马灯等民间艺术表演队伍,表演队伍人员达120余名,为民俗文化教育搭建了一个“四有”平台,即“有人学、有人教、有空间、有内涵”。并通过日常活动、集中培训、专场表演“三位一体”模式,循序推进民俗文化教育全面发展。2010至2011年间,西门村民间民俗文化各类团队参加镇、区级以上专场表演达18次。 该项目传承和发展了抬阁、鼓阁、车子灯、马灯、民乐、木偶戏等多项民间艺术项目,推动了本村文化发展,带动了周边村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民俗文化交流;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项目传承人;满足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丰富了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该项目已被评为北仑区第二批社区教育特色项目三等奖。 项目之四:翰墨飘香,书画塑人 白峰镇峰城社区充分发挥本社区一批像退休教师胡修业、沃共鸣等书画骨干和爱好者的作用,借力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白峰小学,成立社区书画分会,为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设常年制书画培训班、设立书画长廊、书画陈列室、打造书法一条街;建立书法服务小组,每年组织开展义务写春联、举办书画展览、书法现场比赛等活动。营造了“翰墨飘香,书画塑人”良好氛围,发展壮大了书画骨干和爱好者队伍,丰富了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业余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艺术水平,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提升了社区的品质。 该项目已被评为北仑区第二批社区教育特色项目三等奖。 三、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所独具的特征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因由其教育的特性和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一般项目特征外的其他一般项目所不具备的特征。 1.民众的可广泛参与性。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源于民众需求,且植根于民众土壤,活动项目所制定的内容、方式等方案充分考虑了民众所喜爱、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内容,自然就能获得民众的广泛参与。如上述项目之三:传承民间艺术,弘扬民俗文化项目,单一个村就有六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表演队伍人员达120余名,且在该村的影响下,周边的十几个村(社区)几乎都有民间艺术表演队,而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闹元宵时,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展示时,吸引了上万民众的参与与观摩,而参与表演的人员更是达到了近千人。活动项目也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社区教育的民俗文化的传承成果也就显而易见。 2.教育方式上的互动性。按社会学名词来解释,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这里的“动”,既有民众积极参与因素,也有民众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因素,从而也达到了社区教育活动对民众的一种教化作用。 3.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一般项目有一个周期,有结束的时间,而活动项目由于参与人群的广泛性,同一个项目可以在另外群体中实施。如项目之一:《烽火魂,乡土情》总台山文化品牌项目,每年会接纳近千名群众前来参观总台山烽火台遗址及遗址陈列室,而且与之相关的子项目可继续开发,如总台山大讲堂项目,国电风力建成后总台山一带山顶通了盘山公路,则登总台山,游览东方大港雄姿、峙头洋点点航帆及海面初升的旭日,成了人们休闲旅游、健身的好去处。这使得该项目得到了发展,内容也更加丰富,从而也丰富了该活动项目的内涵,总台山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 四、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的立项与管理 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的立项设计上要立足现实土壤,突出对民众各方面素质教育之因素。可充分利用各类素质教育基地、当地人文、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之优势,同时充分考虑与项目相关的活动的设计,把相关联的活动组合在一起,以丰富项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从而做大、做强项目,丰富项目的内涵,继而使之成为品牌,而不是单一的一两次活动。 活动项目在管理上要强化项目的动态管理。要根据社区教育的不断推进、社区居民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挖掘并创造性地开展与项目目标相关的各种活动,包括活动项目的内容与方式、参与教育活动的对象、时间、空间等,使活动项目具有动态发展性,方才使得社区教育具有活力,满足学习者教育需求,同时使得项目内涵更加丰富、充实。 过程上坚持项目的活动性。活动是项目的核心、主体。活动是民众比较喜爱参与的一种方式。也只有让民众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受教育,项目也才有生命力、才有意义。 用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来开展并推进社区教育,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步骤明确,时效明确。笔者认为,以活动项目为抓手是行之有效的全面推进一个地区社区教育开展并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概言之,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有别于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民众参与的社区教育活动是它的最明显的特征,因地制宜、立足本土选题立项也是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特征之一,而通过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化运作实为开展并发展一个区域社区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
上一篇:[北京] 西城区被认定为全市首个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区 |
下一篇:社区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