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06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上马墩街道办事处 郭维军
收藏社区教育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沃土
一、社区教育起源及发展背景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把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北欧是全球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地区之一,也是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丹麦人柯隆威于1844年在丹麦罗亭地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民众中学。他提出用教育的力量来激发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自强,进而达到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用人文主义的精神生活来弥补人民受教育太少的缺陷,他“面向生活”的办学思想和传统,深刻影响了北欧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20世纪初美国人德威提出完整的社区教育概念。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社区学院系统,凝结着其社区教育的基本特色,为其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社区学院是一种非正规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其最根本的责任在于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开发的需要做出反映,是工作场所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提供者。
日本的社会教育是将其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来认识界定的。其1949年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社会教育定义为: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面对社会上全体成员所实施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社会教育产生多种教育机能的渗透影响作用;以推进国民的社会教育活动为目的。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期,它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逐步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以社区为中心、以产业为中心的三种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模式。
从社区教育所处的背景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体现,产生了一定的参与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与窘迫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的隔阂与淡化等等。对此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人们对各种各样教育的需求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从社区教育内在要求看,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生、发展,尤能说明教育社区化的必然性。社区学校(院)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社区教育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外显的过程。同时社区教育又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因为:教育计划和方法要适应不同人群的特点;在各个教育水平上,塑造受教育者自身,以适应变革的生活;大规模地使用各种新的教育技术,要超越教育的传统组织机构的限制;涵盖的的教育种类更为丰富,目标更为明确,效果更易感知。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能较好地适应这些原则要求,所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二、和谐社区的含义
关于和谐社会的含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述,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我们认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涵应该包括从微观到宏观的三个层面,一是社区的自和谐;二是社区间的和谐;三是社会的和谐。因此只把目光盯在社区内部是建不成和谐社区的,社区虽小,却是社会的有机体,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命题。
首先,社区的自和谐指一个社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在现有的经济资源、社会文化、法律制度下,能够妥善处理内部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增进社区居民福利,不向外部输出负面因素,并对外来负面冲击有一定的抵御和化解能力。可见社区的自和谐主要涉及居民之间相处、交往、自治等方面所涉及的技巧问题,可以称之为“个体技术和谐”。在实践中,有关于小区停车位、楼道公共空间、噪音扰民、宠物问题、业委会和物业及居委会的关系等等,都是社区自和谐需要面对的问题。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实现程度需要公共政策支持,受经济、文化、风俗特征所制约。
其次,社区间的和谐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社区之间,能够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差距、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不因偶发事件对对方的行为和态度产生误判进而爆发群体性冲突;社区间建立沟通有效、运作透明的交流机制联系,能够了解、理解、化解彼此之间的问题;能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为共同的利益和福祉进行平等合作。可见社区间的和谐涉及到了不同人群由于经济、区域、地位等不同所形成的心理差异(如现在比较关注的阶层差异),这种差异短期内是难以消除的,需要各方进行群体性心理调控并慢慢得以适应,可以称之为“群体心理和谐”。如新疆“75”事件,除政治因素外,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可视为典型的“群体心理失衡”,有着比较复杂的内外部原因。
再次,社会的和谐即整个社会各主体之间呈现良好共存、合作发展的态势,表现为良好的法治状况,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规范性要求;民主的社会运行机制,以满足人们透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愿望,取得人们对政策及社会管理者的信任;人们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以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的能力得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行为得以约束,最终使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可见社会的和谐已经上升为一种政治话语,从本质上讲,其实现程度受历史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同时也是历史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传统在当下时空范围的饱和体现,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文化和谐”。宏观的文化和历史传统,看似无影无踪,其实是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直接影响实践的技术细节和群体心理。近年来的国学热和极富争议的学术明星的不断涌现,表明了人们想要从历史中寻找现实规范的愿望。
显然,学校教育无法为我们提供如此之多的技术和认识;同时由于我们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之间联系复杂、通常难以量化,必须要由一个庞大的社区教育体系持之以恒的来做这项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区教育承担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
三、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满足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社区教育在满足市民最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将可发挥重要作用。《全民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基本学习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手段,这些内容和手段是人们为能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必需的。
新的技术手段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动力、创造了新环境。作为当代高新技术核心的信息技术为社区教育的未来拓展了新的发展前景。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通过电脑可以方便地进入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方便地学习网上课程。异步传输方式作为一种宽带交换技术,可以把计算机、电话和有线电视统一起来,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共享资源;远程视频、交互式电视、视频点播等无不对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使之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从而体现出技术在创设新的学习环境中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与传统教育的衔接和互动。满足处于特殊状态人群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在满足流动人口教育、失业人口教育需要方面之外,在老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亦应引起重视。流动人口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有待提高,对城市生活的知识有待于更多的了解,社区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做许多工作。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急待转移工作岗位,再加上新的劳动人口不断涌入劳动力市场,全社会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社区教育可以调整待业者的心理,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的竞争能力,也可发挥很大的作用。
社区教育要适应社区体制向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社区教育应该是社区范围内的整体教育。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成员教育体系,这是大教育的概念,围绕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终身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社区精神、社区文化、社区生活圈所需要的教育。二是职业教育体系,即包括职前、职后教育以及不断适应企业结构变化需要的就业和再就业教育。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可以对本社区的资源、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构成以及人才流向趋势作出具体的规划和预测。根据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社区决策和其它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及必要的帮助。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为工具,以培养创造意识和能力为主线,努力提高企业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技艺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区优秀人才。
四、社区教育是和谐社区建设的肥沃土壤
构建和谐社区,就是要让居民生活得更幸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社区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发展教育事业。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主张把教育办成创造理想社会的事业。由于社区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并能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有机结合,所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就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现实要求。社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沃土。
社区教育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各个方面,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全面推动作用。其经济功能,具体体现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质量和效能的作用,从而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其政治功能,是由社区教育具有社会生活属性所决定的,它通过开展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法制诚信等教育活动,来有效促进社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其文化功能,是指具有把社区中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进行选择、整理、研究、传承,并能吸收、改造、创造和发展的功能,从而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公平是和谐社区的基石,只有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竞争中的主体才能有积极性,才能充分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和热情,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实现和平相处、友好相邻。然而,每个社会成员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不平等这一客观事实,使许多社会成员本来具有的潜能难以充分地开发出来,难以进入平等竞争的状态。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缓冲社会矛盾的重要功能。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改善社会成员个人技能和劳动力资源的不平等状态,增大社会成员把握机会的能力,实现社会成员平等的发展权。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从主体需要出发得到的人文关怀,能够传承文化、唤醒良知、塑造人格、升华理想。几千年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养成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扶危救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首先应体现在教育关怀方面。教育关怀是从教育的途径关怀那些在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在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变其生存状态,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各种外在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由于各种差异带来的歧视。而社区教育是教育公平和民主化的延伸,具有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提高、生存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
总之,社区教育的宗旨、性质定位于为最基层的广大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教育服务基础上,使居民对所在社区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归属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实践证明,没有完善的社区教育,就不会有和谐社区的形成,更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上一篇:关于社区教育与社区管理相结合,努力提升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软实力的探索与思考 |
下一篇:“流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