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新闻资讯
家校共育

青春期迷茫的孩子,如何找到方向?

来源:湖南 发布时间:2025-04-07 作者:欧阳利娟

收藏

家校共育 | 青春期迷茫的孩子,如何找到方向?

原创欧阳丽娟微观方向2025年04月03日 08:40湖南

图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案例描述:


图片

小浩是九年级的一名学生,爱好篮球,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想通过篮球考高中,但是内心又不是很笃定,自身条件(身高、体重等方面)有限,家里任其发展不能提供什么切实帮助。小浩感到很迷茫,觉得自己努力也没什么希望,有些摆烂,经常晚上熬夜,上课睡觉,缺交作业,还出现了在学校偷玩手机的情况。


图片


案例分析


1.人格发展具有阶段性,小浩处于青春期(12 - 18 岁),此阶段重点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小浩的迷茫和焦虑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表现。


2.小浩正处于初三的关键阶段,面临中考的压力和篮球梦想的挑战。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他感到迷茫和焦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行为失范。


3.成长是一个不断切换频道的过程,每一次的切换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阶段的挑战,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小浩的行为反映出他在学习习惯和自律性方面的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导致他在学业和兴趣之间难以平衡。此时,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但是爸爸妈妈的教育水平有限,对篮球方面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和助力,只能任由其发展。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支持系统失衡。


4.所有技能都需要经历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一个不断重复、进步、重复、进步的过程。改变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督促。学习如此,篮球也如此。家长过于“佛系”,也会让孩子内心缺少力量,陷入迷茫和焦虑。

图片


家长作为


1.做学习型父母,帮助孩子设定目标:与小浩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他明确中考和篮球训练的方向,鼓励他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2.情感支持:理解小浩的焦虑和迷茫,给予情感支持,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沟通者和陪伴者。帮助他建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3.放平心态,积极行动,不当甩手掌柜。青春期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律性还不够,需要家长的监管,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尽量做到不指责,鼓励勇敢面对,肯定进步,给予心理支持。


4.帮助孩子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监督作业完成情况,鼓励他逐步提高自律性。



教师作为


1.关注小浩的学习状态,帮助他平衡篮球与学业,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增强他的自信心。


2.在课堂上给予小浩更多的关注,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鼓励他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习动力。


3.考虑学生临近中考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注意分层教学,差异化辅导,不安排紧凑或高难度内容,给予适应时间。


4.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困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小浩融入集体生活。引导他积极面对中考和毕业的挑战,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习指导。



家校共育


1.家校沟通: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告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状态变化,老师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共同探讨成长问题和解决方案。


2.共同支持:家校合作,帮助小浩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训练计划,确保他在学业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图片



每日轻行动


建议家长给小浩每天进行"目标充电30分":前15分钟专注学科薄弱点(如重做错题、背单词),后15分钟进行篮球训练或观看教学视频。家长用"3个进步+1个建议"的方式反馈,周末可联系教练评估特长发展路径。通过拆分目标、同步提升学业与特长,帮助他建立掌控感。



案例总结


1.学生角度:青春期迷茫与自我认同

(1)矛盾心理:小浩对篮球特长生升学路径既抱有希望,又因自身条件(身高、体重等)和成绩不理想而自我怀疑,导致目标模糊、行动力不足。

(2)消极应对:通过熬夜、摆烂、偷玩手机等行为逃避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睡眠不足→上课睡觉→成绩下滑→更迷茫)。

(3)需求未被满足:渴望通过篮球证明自我价值,但缺乏对职业路径的清晰认知(如篮球特长生具体要求、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等)。


2. 家庭角度:支持系统薄弱

(1)放任型教育:家庭“任其发展”的态度看似给予自由,实则缺乏引导和资源支持(如未帮助了解篮球特招政策、未协助制定学习/训练计划)。

(2)经济/社会资本限制:可能无法提供专业篮球训练、营养指导或升学咨询等实质性帮助,加剧小浩的无力感。


3. 学校角度:教育与引导不足

(1)学业与特长平衡缺失:学校可能未针对体育特长生提供差异化教学(如课后补习、弹性作业),导致小浩因文化课挫败而放弃。

(2)心理辅导缺位:对小浩的懈怠行为(缺交作业、玩手机)可能仅采取纪律处罚,未深挖其迷茫心理并给予职业规划指导。


4. 社会角度:升学路径与现实的落差

(1)篮球升学竞争激烈:篮球特长生对身体条件、技能水平要求高,且文化课也有门槛,小浩未充分意识到挑战,也未规划备选方案(如体育相关职业院校)。

(2)“唯成绩论”与“特长捷径”的冲突:社会既强调文化课成绩,又宣传“体育升学捷径”,易让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自我否定。


图片



干预建议:


1.设置 "兴趣与学习平衡表":帮助孩子每天记录篮球训练和学习的时间,确保两者平衡,逐步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2.目标细化:帮助孩子将中考目标细化,分解成小目标、微目标,比如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复习任务,逐步积累,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动力。


3.每天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了解他当天的感受和困惑,帮助他梳理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缓解中考和毕业带来的压力。


4. 寻找外部支持:借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专业篮球训练、营养指导或升学咨询等资源,构建多维支持体系。



图片


作者介绍

欧阳丽娟,长沙市望城区思源学校德育主任,长沙市向芳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成员。

望城区优秀教师,望城区"德育研究先进个人",绥宁县"优秀支教老师"、"教研先进个人",思源学校"最美教育者",多次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担任多年班主任,注重家校沟通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深受家长、学生、学校的认可。


上一篇:家校同心聚合力,护航成长筑防线
下一篇:干在长龙,奋进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