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教育 着力培养现代新型农民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6-30 作者:江苏省东台社区教育中心 徐生根

收藏

   东台市地处苏北里下河平原,东屏黄海千波,西襟沃野万绿。市域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其中农业人口66.2万,农业生产总值连续15年保持全省第一,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位居全省首位,是江苏闻名的农业大县。尤其是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培养文化型、技术型、经营型、法纪型、文明型、生活型等“六型”新农民的目标定位,努力发挥社区教育的教化功能,全市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民,为该市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市,提供了强有力的劳动力素质支撑。社区教育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2009年该市成为首批“全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2010年被表彰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一、标准化设计,构建培养“六型”新农民的工作框架

  1.制定“六型”新农民标准。自该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后,他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农民的目标要求,而且对这六个方面都作了具体的阐述,形成了初步的指标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2012年年初该市对这六个方面要求又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由市政府发文,向全市广大农民提出了争当文化型、技术型、经营型、法纪型、文明型、生活型等“六型”新农民的号召。

  2.出台“六型”新农民培训工作考核标准。早在2008年该市就把农民培训纳入了社区教育的范畴,每年初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对各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下达培训数量和质量指标。一是普及性培训,要求各镇要对农民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从业观念、现代就业技能、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文明素质等培训。每年全市培训十万人次以上。二是提升性培训,要求各镇要重点开展好对农村致富骨干、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主培训,全市年培训3万人次以上,培训率保持在80%以上。三是转移性培训。要求各镇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无论是就地转移人员还是外出务工人员,年培训率不低于50%。近几年来,该市农民参训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3.规范“六型”新农民培训流程。2012年,该市根据“六型”新农民标准要求,组织人员编印了“六型”新农民培训系列教材,整套教材分为文化基础、技术技能、市场经营、政策法规、文明修养、生活情趣等六篇,配套编制了“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学习手册》,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进行个人学习管理。按照学分制评估学习成果,对参加教育培训满100学分或自助式学习满100学分的农民,经考核合格,发放新型农民培训《结业证书》。只有获得《结业证书》的农民才可参加“六型”新农民评选。

二、精细化实施,创新培养“六型”新农民的工作举措

  1.典型引路。培养“六型”新农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序推进,分步实施,近年来该市重点对三类农民加大了培养力度。一是种养大户,他们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经营大片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其他农户生产致富。到2012年该市已有各类种养大户1800多户。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主,到2012年,该市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1家,其中部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通过新一轮盐城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53家。三是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到2012年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0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7家、省“百佳”合作社2家、省“五好”合作社示范社22家、盐城市级“五好”合作社105家。他们不仅是全市“六型”新农民的主力军,而且最能体现现代化农业对农民的发展要求,2012年该市共评出“六型”新农民2200名,其中这三类对象占85%。

  2.产业引领。近年来,该市通过加强农民设施化栽培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特色瓜菜产业,标准钢架大棚、连栋温室大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张。2012年全市瓜果蔬菜总面积发展到84.3万亩,其中设施面积达58.8万亩,总收入达到38.6亿元。仅大棚西瓜种植面积就发展到26.4万亩,亩平效益5780元,总收入达15.2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加强标准化畜禽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种养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生猪出栏120万头,家禽出栏5000万只,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区)近20个,累计发展到100多个,养殖业规模和效益在全省居前列。加强规模化桑茧产业提质升档培训,该市桑园面积发展到16.5万亩,桑茧产量、质量继续领跑全省。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人才培训。该市先后建成了市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五烈甘港农耕文化园、永丰林生态园、黄海森林公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其中,东台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被确定为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永丰林农业生态园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3.特色驱动。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通过组织开展巡回宣讲、开办广播学校、网上自助教室、电视荧屏课堂等形式,把新科技、新技术送到村头、送进家家户户。该市年举办农副业技术宣讲近100场次,广播讲座1000多场次,正常参加网上自助学习农民达1万人,正常收看电视荧屏课堂农民达10万人。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近年来,该市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联合举办农村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专业学历班,帮助广大农民提升文化层次和专业水平,累计培训学员近5000人;大力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近年来,该市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职业农民,2012年全市广泛开展了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训1.5万人。大力实施幸福指数提升工程,该市针对现代农民的乐生需求,通过.“农民读书月”.“健康快乐来吧”“培训超市”“移动课堂”“哈哈周末剧场”等创新载体,丰富农民闲暇生活,提高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和谐。

三、制度化推进,形成培养“六型”新农民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牵头的组织机制。该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教育、农业、科技、人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每年初召开全市社区教育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及时对全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工作方案、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和评估考核等进行讨论商定。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年终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考核评比。

  二是建立多元筹资的保障机制。多年来该市财政一直按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全市新型农民培训事业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市教育局全面保障阵地建设的经费需求,各镇社区教育中心按省市规定高标准建设,全市14家镇级社区教育中心全部达到盐城市级标准,其中7家达省标准。同时,明确各镇人民政府统筹使用党员教育、老年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科技项目推广等经费,切实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保证培训工作的经费需求。

  三是建立联建共培的办学机制。该市建立起以市职业中专、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居)民学校为支撑的三级新型农民培训阵地网络,各级办学机构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作。同时鼓励行业、企业和个人参与新型农民培训。江苏磊达、富安茧丝绸等市内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加快了新型农民的成长步伐。五烈沙河、溱东草舍等地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热心农民技术培训,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新型农民培训以大力支持。

  四是建立舆论造势的导向机制。该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动员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总结发现新型农民培训典型,大力宣传学以致用的典型大户,做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一镇带全市。2012年该市仅在“江苏学习在线”的宣传报道就达360多篇,为培养新型农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该市也因此连续两年荣获省农民培训通讯报道工作先进集体。

上一篇:聚焦三农 惠农利农
下一篇:“新”农村呼唤“心”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