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民工学校──培育滨江新市民的摇篮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9-01 作者: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 来利娜

收藏

   有着“天堂硅谷”美誉的滨江区,是杭州市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杭州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伴随着滨江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建设、大工地、大民工队伍成为城市建设的直接表现和鲜明特征。据滨江区住建局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全区每年都有150个左右的在建工地,从事建筑行业的外来民工常年有6万人,这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带着憧憬和希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为城市文明贡献青春和力量。

  滨江区社区学院作为滨江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中心,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针对工程建设新特点和民工队伍新变化,总结办学经验,创新办学思路,不断探索民工学校办学新途径,破解工地办学不常态、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民工学校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在办学机制上,突出一个“新”字

  实践告诉我们:建筑工地民工学校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民工素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共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效载体。因此,我们下大力气从机制上进行创新,使学校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一)按照“便捷、高效”原则,探索适合滨江民工学校运行的“网格化”机制

  1.建立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领导小组

  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建设工地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文明素质的提升,主要责任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但仅靠一家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联合文明办、总工会、团区委、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等部门,组建了滨江区民工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督查;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负责全区建筑工地民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建设施工企业也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以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了工作沟通机制,加强了协调,密切了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工作责任。

  2.规定创建范围,实行注册登记监管考评制

  凡在滨江区范围内,建设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地,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都必须建立民工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总承包企业在多个建设工地建立民工学校的,建立民工学校领导小组和民工学校总校,实行分级管理,对各民工学校分校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帮助、监管。建设工程开工一月内,按照管辖范围,向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并按照全区民工学校教学台帐统一文本,做好办学过程台帐记录。主管部门及时踏看民工学校,检查台帐记录,并对民工学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民工学校考评采取申报制。在建设工程主体结束前,办学单位提交《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考评申报表》,主管部门依据《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考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日常劳务市场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考核评分,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考评结果。

  同时,我们又通过建立反馈、检查机制来落实“网格”的成效。一是把民工学校的检查标准发给区建筑工程安监站的安全员,由他们督促各在建工地按标准建校。二是通过建立激励和监督措施,将民工学校的工作作为企业升级、优质工程评选、文明单位评比达标,安全生产考评的参考指标,进一步推进滨江区建筑工地民工学校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于责任明确,极大地调动了各主管部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按照“安全、质量、文明”三大主题,创新具有滨江特色的教材体系

  针对农民工文化素质比较低的特点,我们按照“易懂、易记、入耳、入脑、会做、实用”的要求,编制了一套配有漫画的《滨江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读本》《文明礼仪伴我行》《新市民城市生活指南》等培训教材,这些教材不仅重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十分注重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内容有:

  1.就业须知:农民工求职需持哪几种证件;求职应注意哪些事项;权益告知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劳动计酬手册制度;违法讨薪不可为。

  2.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公民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内容;时事政策;励志与创业。

  4.劳动保护及权益保障: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常识;职业安全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伤保险、工伤认定;基本养老保险、劳动争议仲裁。

  5.生活常识与疾病防护: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常见职业病基本知识;传染病预防基本知识;意外伤害事故的自护自救。

  6.建筑施工知识: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及保管方法;建筑施工主要工种的常用工具、简易设备及作业内容。

  7.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8.技能标准:职业技能初级工;职业技能中级工;职业技能高级工;职业技能技师。

二、在办学管理上,突出一个“实”字

  在民工学校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提高素质、服务工程、结合实际、务求实效”的原则,循着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特色化办学的路径,不断增强办学主体内在动力,使办学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农民工。

  (一)在制度建设上,注重规范化,为民工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制定了《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管理制度》《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章程》《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学员守则》;《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指引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去指导民工学校的创建和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将民工学校的创建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检查、评比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围。

  (二)在实施方式、硬件要求上,注重实效化,为民工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民工学校在办学上要求达到“六个一”:即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有一支相对固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有一套与民工学校章程相符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有一个体现必修课和自选课,教学内容比较全面的教学计划和经常不断的教学安排;有一系列适应当前形势、任务、要求需要,学用结合,寓教于乐,推动工程建设的载体活动;有一批学以致用的优秀学员。从学校大门处悬挂的“企业名(标准简称)+××项目+民工学校”标牌,到教室内部上墙的学员守则、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学校章程、横幅,再到学习园地、教师风采、宣传栏、黑板报等一应俱全,干净的地面,一排排整齐的桌子和凳子,全方位的立体布置,给学员提供最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上,注重以民工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走向多样化。课堂教学中,黑板教学与音像教学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座谈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各种教学形式轮番采用,有效激发了民工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活跃了培训气氛。教学场地也不再局限于户内,开始走到户外,进入实战操作层面。通过文明施工竞赛、案例现场分析讨论、应急演练等方式方法增强培训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在师资培训上,注重广泛化,为民工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在民工学校师资队伍的组建上,我们对新聘任的教师实行“试讲准入制”,授课中途实行“专家评教制”,授课结束实行“学生反馈制”,并做好总结记入教师个人档案。经过严格挑选,逐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

  我们分四级来建立师资库:一是由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组建的兼职师资队伍;二是由建设、教育、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文化、卫生、计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的有关管理人员组建的兼职师资队伍;三是由区内大专院校老师、大专院校的青年志愿者、社会相关服务人员(含社区管理人员)组建的兼职师资队伍;四是由建筑类或开设建筑类专业的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机构组建的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

三、在办学成效上,突出一个“优”字

  (一)打破工地无形“围墙”,做深做优工地与社区共建

  1.民工学校主动出击,协助农民工主动融入所在社区

  工程建设与周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周边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民工素质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无疑成为民工学校办学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既规范和美化工地围墙围挡,又打破工地无形“围墙”,改变工地项目部与周边老百姓“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习惯。以民工学校为平台,积极动员部分建设施工企业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创新工地与社区联建活动载体,如组织民工进社区为居民做好事,在社区开展慈善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公益活动,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主动赞助。

  2.构建以社区文化公共资源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

  一是构建文化惠民网络工程,为农民工文化权益提供保障。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农民工座谈会,针对农民工不同的文化需求,建立农民工信息库,组织开展以“放一场电影,举办一台晚会,搞一场比赛,送一份报纸,递一张爱心卡片,发一册便民手册,教唱一首歌曲”为主题的文化惠民网络工程。以2012年为例,一年内共播放电影50场次,观看人数达4800余人次,送出报纸1337份,发出2245张爱心卡片、4717册便民手册、举办各类比赛18场、晚会15台,农民工参与人数达23000余人。

  二是依托社区文化沟通交流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心理QQ在线交流,为农民工排忧解难,搭建起心灵的纽带、沟通的桥梁。依托社区门户网站,建立农民工文化网络沟通交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文化沟通交流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民工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方针政策,并通过这一平台,搭建了社区与农民工的平等对话、利益诉求、信息交流的纽带和桥梁,让农民工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最新信息,及时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平台下设农民工意见征集板块,截至目前,全区社区(村)通过这一平台共发布400余条通知和公告,收集825条意见和建议,1200余名农民工在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引导和治疗下,走出心理阴影,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

  三是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设立农民工之友维权服务专区。部分社区为民服务大厅设立农民工之友维权服务专区,提供法律免费援助、维权指导、困难帮助等服务,通过为农民工开设绿色服务通道,切实为农民工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让农民工享受到便捷、满意、贴心、诚心、温心的服务。在各类节庆节日开展各类走访慰问活动50余次,发放各类慰问物品200余件,慰问金2万余元。组织免费为农民工妇女免费妇检28期,服务人数达2000余人。

  工地与社区的彼此理解、支持配合,奏响了齐心协力、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品质生活的新乐章,大大增强了民工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并转化为搞好工程建设的动力。

  (二)依托社会参与服务民工,深化办学主题实践活动

  工地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必然影响民工综合素质提高。我们顺应社会各界关爱民工、为民工办实事的良好愿望,主动与文明办、工青妇、文化、卫生、劳动、司法、公安以及街道社区等部门沟通协调,组织社会各界送技能、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送医疗进工地,捐赠书籍,慰问演出,免费体检等。如区妇联组织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心心交流”座谈会、“手手相牵”联谊会;宣传部“白马湖市民大讲堂”中劳动保健、疾病防治、子女教育等讲座;文化局的“百场电影进工地”;总工会“新滨江人迎国庆、唱红歌”大赛;司法局的“法律援助进工地”;文明办组织民工学员“我看滨江新变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民工在陶冶情操中感悟出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自身的价值。

四、主要成效

  (一)探索了政府、企业、民工三位一体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模式

  我区民工学校的建设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摸索与实践,变管理为引导,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教学,消除了企业和民工的抵触和疑虑思想。企业发现通过建立民工学校,劳务管理、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等工作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得以实现,民工学校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平台。农民工发现学校传授了自己一直想学习而学习不到的许多知识,企业从“要我办”转变为“我要办”,农民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民工学校已成为以服务为主旨、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办、以民工为主角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广泛建立了因企制宜、教学并重、学以致用的建筑业

  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阵地民工学校的教学场地设置切实注重因企制宜,教学内容切实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形式切实注重多样化和人性化,教学管理切实注重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这些教学阵地,民工可以学习道德规范、权益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生活常识等各种课程内容,还可以根据民工需求和工作实际,灵活机动地增设一些专题课程,增强了他们的公民素质、法制意识、职业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使之进一步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和新型的城市居民。通过民工学校的建立和推广,一批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阵地正在逐步形成和健全。

  (三)有效搭建了促进建筑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平台和桥梁

  民工学校以密切了解民工的日常工作为基础,使教学融于服务,管理渗透于教学,民工们感受到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不仅学习了建筑施工基础知识和基本生活常识,还可以在相互学习中融入当地,促进他们逐步从知识认同到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精神融合,增加了对城市的认同感,主动遵守城市公共秩序和管理规定。同时,通过民工学校的双向教学互动,为政府和企业了解民工心声提供了平台,为民工合法权益诉求提供了渠道,有利于建筑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形成。2010年以来,我区建设工地劳资纠纷大幅度下降。

  (四)有力促进了建设工地风气的改善

  我们针对农民工工作、生活的迫切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使农民工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懂得了先做人后做工的道理,逐步地适应了城市生活环境,为进一步加快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有益活动,通过比技能、比安全、比文明、比团结、比干劲,焕起民工热爱企业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纪律观念,促使建设工地的风气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的现象明显减少,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