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建设
“社区大讲堂”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之比较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9-01 作者:广州市萝岗社区学院 孙奇琦 陈光耀

收藏

 ── CKA110162课题萝岗区子课的研究报告

  广州市萝岗区“社区大讲堂”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基层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教育需求,组织社区教育人员深入社区、企业传授相关知识,满足其需求。大讲堂开课至今已经五年,逐步形成普及性、专业性、拓展性三种类型,并已经在萝岗区形成社区教育的一个品牌。

  目前,我们已经结合“社区大讲堂”的实践及需求组建了一个百人志愿者教师团队。这个团队,主要由高校教师、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其中普通高校教师比例达60%以上,本文就从事“社区大讲堂”的教师与未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教师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一、相关比较

  1.从事“社区大讲堂”的高校教师比普通高校教师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首先,是对于授课场地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其次,是对于听课对象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社区,听课者是不同年龄、不同素养的人群的临时集合。这与学校学生的同质性有着很大的差距,只有适应这样的听课者,才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效益。

  2.从事“社区大讲堂”的高校教师比普通高校教师有着较强的变通能力。

  第一,课堂设计。“社区大讲堂”一般的授课形式是讲座式,不同于学校教学的系统性,课堂设计要根据听课者的需求进行设计,也就是要对知识体系进行整合,特别要强调实用性,要使得听课者有所收获。当然科学性也同样重要,切忌过分随意或者信口开河,不要忘了这样的临时集合人群中往往都有某方面的专业人士存在。

  第二,课堂调控。到社区听课的人群大多数是本社区的人,乡里乡亲的难得一聚,因此常常会边听课边聊天,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用喝斥的口气对待。要运用技巧进行调控,展开互动式讨论是比较有效的。另外,声调的变化、暂时的停顿、讲个笑话调节气氛、或者运用肢体语言走动一下、微笑着招手示意,特别是发挥眼神的魅力等等,也就是要应变与变通,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技能的有机融合。

  第三,意外事件处理。意外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变通就转化为教师智慧与素养的运用。有一位“海归”学者到社区为居民讲“音乐欣赏”,那天,听课者除了居民,还有许多小孩。氛围很好,当老师示范歌曲演唱时,许多小孩都跟着哼唱,毕竟是孩子,就难免会嘻戏打闹,突然有个小孩碰到连接话筒的导线,喇叭哑了。全场鸦雀无声,老师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尽管无名火没有当场爆发,可是写在脸上的怨气却始终没有消除。接着,工作人员重新接好线路,但是良好的氛围没有了,讲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也没有了,一场充满欢乐的讲座落得草草收场,效果也打了折扣。类似的情况也发生过,就是投影仪突然断电,也是线路故障,但是碰到的是一位亲和力比较好的老师,她笑着面对,走下讲台组织讨论,还讲了个小小的故事缓和气氛,等待工作人员完成作业,把课程很好的完成了。这种变通实际上是对于教师智慧与素养的考验。

  3.从事“社区大讲堂”的高校教师比普通高校教师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开头的沟通。一般说来,在“社区大讲堂”进行讲座式培训,学员是不认识的,这与在学校上课面对着自己熟悉的学生就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一开始重点要做的事情就是“拉近距离”与“面向实际”。“拉近距离”的方法很多,最关键之处就是从“局外人”转换为“局中人”,比较快的融入其中。还要做到平易近人,避免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语气上多用敬语,多用“咱们”,少用“我”,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体态适中,脸带微笑;如果能够用几句当地“土话”打招呼就更好了……“面向实际”同样很重要,到基层进行讲学,一般都是应邀前往,也就是为了“满足需求”,因此一开始就要直奔主题,理论可以讲,但是必须简明扼要;通过适当的对话,把听课者的所需放在心上,然后在适当时机回应;对于难于回答的问题,也要适当回应或者组织讨论。

  其二,过程的沟通。在回收的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到,“擒贼先擒王”,互动沟通、及时调整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运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满足需求,为听众答疑解惑。互动沟通很重要,但是互动不仅仅是对话,还有很多种形式,诸如上面案例2中的女教授,结合亲身经历与家长的讨论;案例3中的刘教授,现场传授“刘氏健身法”;案例4中小伙子及其团队,现场给志愿者“化妆”;案例5中的陈老师,运用案例列举的方法开展讨论;案例6中的杨先生,在现场进行的经验分享等等。都是实现互动的有效方式,而且都是很成功的。及时调整更是沟通技能与现场应变的有机结合,上面提到的那位“博士生导师”恰恰就是在这个环节上缺少机智,这是书呆子的通病。事实上,在“社区大讲堂”活动中,有经验的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可以转化为现场沟通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

  4.从事“社区大讲堂”的高校教师比普通高校教师有着较丰富的阅历。

  有人说“经历就是财富”,在收到的调查附录中,有60%的老师从事过非教师职业,而且在我们的跟踪调查中也发现凡是经历比较丰富的授课者在“社区大讲堂”的活动中都是表现得比较好的,原因就是他们更加了解群众,熟悉基层,有着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在案例举要中我们还采用了两个非高校的授课者,他们的讲课都是很成功的。因此我们曾经得到这样的结论——按普通教育的按部就班的课堂模式授课,效果是不够好的;而民间艺人、企业专家的专业型与拓展型的讲座效果就比较好。

  作为教育工作者,往往有某种自我感觉,那就是认为教师的口才都普遍比较好。实际上,在社会各界中,口才比教师好的人群比比皆是,诸如产品营销人员、职业培训团队、节目主持人、企业管理人员等等,他们为了适应其事业的发展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同样,要高效参与“社区大讲堂”活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才和其他各种素养,经历更多的历练。

二、相关问题讨论

  (1)关于社区教育教师的定位与培养的问题。

  目前,国内没有关于社区教育教师定位的界定,但是由于社区教育已经进入“广泛”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而且大多数这样的“教师”是属于兼职的。各地的称谓不同,称为“志愿者”的地方比较多。我们萝岗区组织的教师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社会各界中具有一定专长与表达能力,并且愿意为提高居民素质服务的人员,都可以应邀成为社区教育的教师。简而言之,“具有一定专长且能够为居民素质提高提供服务的人员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教师”。为什么很少有专职的教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也就没有社区教育教师的编制,就我国目前的体制,没有编制就无法确定专职人员。

  但是,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上看,发展的速度和广度是显见的,能够把“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这句话,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与发展纲要,就表明社区教育的定位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从科学发展看,未来社区教育的发展一定会走上快车道,因此,社区教育教师的培养就应该列入教育系统师资培养的重要议程。

  据目前的了解,许多院校在人文学院等社会类学院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社区工作者,但是该专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社区教育”课程。从广东省市的人才需求看,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这主要是广东珠三角的城市推广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经验,在街道、社区设立以服务居民为主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需要大量的具有“助理社工师”“社工师”就业资格证的人员,这些能够通过资格考试的人员大多数来自“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询问这些工作人员中了解到,他们大多数不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且大多数人员都希望对教育与教学、特别是社区教育的教育与教学有更多的了解。

  从目前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工作”专业系列中开设“社区教育”专业,或者增开有关教育教学的课程,培养社区教育方向的人才;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师范院校的各类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社区教育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其未来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适应性。

  (2)关于基层社区教育的教师以兼职为主及管理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各地从事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上述关于专职教师配置的瓶颈——编制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因此在基层就仍然必须以兼职为主。事实上,兼职教师的资源是很丰富的,问题在于组织与管理。下面,梳理萝岗区“社区大讲堂”教师管理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

  其一,其管理依托社区学院。目前能够组建百人志愿者师资库,也是经过实践的探索逐步形成的。通过“社区大讲堂”这个平台以及学院对于各街镇的深入调研,一方面了解居民的需求,一方面选择与需求相匹配的教师,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既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又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如果没有这个桥梁与纽带,各不相关的两个方面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匹配。“师资库”包括每个教师的专业修为、特长特点,还包括具备那些方言等等基本材料,在选择授课教师前,还要通报需求情况,反复征求意见,这是一项很琐碎的工作,要确定具体时间、联系交通工具、联络授课地点等等,否则,这个“社区大讲堂”活动就开展不起来。

  其二,对于从事“社区大讲堂”教学的老师还必须进行适当培训。由于志愿者团队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单位,而且萝岗区区域超过400平方公里,开展集中培训的难度很大,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我们采取局部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局部集中培训就是把同一单位或邻近单位的志愿者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是社区教育基础知识,开展社区教育的特点以及萝岗不同社区的本土特色等,这种培训是开放式、讨论式的;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前往教学点的途中进行,每次“社区大讲堂”活动,社区学院都指定专人陪同教师,路程一般都超过半个小时,在路上的沟通交流就属于辅导性培训。

  其三,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经验与体会。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培训活动,教师们在有了从事“社区大讲堂”活动的实践后,进行交流,其讨论的内容就充分了,无论是谈体会,还是点滴经验的介绍都比较真实。社区学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在现场主持座谈会,又能够适当点评与引导,是这种座谈会达到经验分享、互动共赢的效果。

  其四,跟踪调查,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跟踪调查在每次活动结束时在现场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表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师讲课情况的调查,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氛围、课堂表现、知识的适用性等6个方面;第二部分是课堂组织与听课者的感受。对于调查表,我们都要进行统计分析并存档,为教师的选择提供依据。

  总之,基于社区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选好师资就是关键的一环。建立社区教育“师资库”就成为深入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而建立适当的管理机制就能够保证“社区大讲堂”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植根本土文化 做实社区教育
下一篇:郑树山:锐意改革创新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