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谈文化传承类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问题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03-02 作者: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 曲连冰

收藏

    金沙港京剧实验社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其坐落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故居燕南寄庐的所在地。一直以来,西湖街道金沙港社区将弘扬传统国粹、丰富居民百姓生活作为重要工作目标,通过积极挖掘辖区内丰厚的京剧文化资源,在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浓厚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借助京剧社的平台兴起了一股股传承京剧国粹艺术的热潮。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地域特色且深受百姓欢迎的文化传承类社区学习共同体,近几年他们坚持“多方支持、自主发展”的推动发展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共同体建设工作,这不仅丰富了百姓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效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总结与推广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文化传承类学共同体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吸引群众、聚集群众是文化传承类学共体发展的前提基础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剧”,已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因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而广泛流行于大江南北。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与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人们对京剧的了解与参与却越来越少了。因此,京剧如何在民间更好地传承下来,成为许多对京剧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如何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这却是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

  在跟踪访谈中,京剧社的一位吴大妈说:“现在戏曲不景气,京剧最缺的不仅是人才,更是一种氛围。京剧的观众需要培养,这是京剧的气候、土壤,有了这些,京剧才能繁荣。”对此,京剧社无论在成立的早期还是整个发展的历程中,都特别注意群众基础的培养。例如在2007年京剧社成立伊始,金沙港社区就专门组织了以“五月金沙港,梨园新韵事”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浙江省京昆联谊会联合向《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浙江电台经济频道、西湖明珠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杭城10多家媒体发出邀请,并进行了全面报道。通过各种宣传信息渠道,不仅辖区内的老百姓们都了解到了京剧社的风采,同时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学习环境、热烈的学习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甚至是游客来参观学习。

  群众既是优秀文化的创造者,更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只有根植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也才可能被世代所传承下去。因此,在推动文化传承类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工作过程中,其团队自身、社区街道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应着力探索与实践学习共同体的宣传途径及群众参与制度与机制的建立。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厚的文化魅力来吸引聚集更多的人来关注、了解、参与学习共同体的一系列活动。

  二、发挥核心成员作用是文化传承类学共体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开展与实施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都需要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来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在跟踪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金沙港京剧社就有这样一位关键人物,对推动整个剧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名字叫张维根,是一位92岁高龄的老伯,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企业家,退休后他将传承京剧艺术作为个人的生活追求,剧社的每位成员都非常敬佩其为人与处事的能力与品格。结合张老伯这一典型,研究者认为关于学共体核心成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引领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学共体发展的关键节点,核心成员往往具有引导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商定的民主方式进行决策,以决定学共体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例如在遭遇到参与活动总是出现老面孔的问题时,他就主动提出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是否需要又应通过何种途径方式增加新的、更年轻的成员这一问题。其二,凝聚发展人气,正如剧社几位老票友所说的:“张老是浙江省京昆联谊会的名誉会长,我们就是在他的带领下由几个人逐渐发展壮大到二三十个人的队伍规模的。”其三,协调组织关系。学习共同体与一般学习型组织不同,其领导管理方式既不是极权式的,也不是放任式的,而是一种民主式的。因此,当团队面临重大任务分解或人际纠纷需要解决时,核心成员往往都会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

  而通过几次接触,从张大伯身上,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些关于核心成员的特质,温和谦逊促使其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友好而深入的沟通与联系;无私奉献则是保证学共同体成员间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保证;此外,具有创新开拓精神也是核心成员能够结合学习共同体的一系列变化及时有效做出反应的重要人格特质。事实上,核心成员的出现并非是外界强加赋予学共体的,其必然是由团队内部产生的,因此,外界力量更多的要通过适当引导促使核心成员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团队建设作用。

  三、在继承中创新是文化传承类学共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京剧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要真正将其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一点,在金沙港京剧社成立伊始,所有成员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继承传统,必须是高水平传承,才能充分体现国之瑰宝的精粹;同时,又必须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将其更加贴近社区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在剧目上,京剧社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达成了追求“两化”“两多”的共识,即传统剧目精品化、经典化,新剧目多层次、多样式。

  采访京剧社的过程中,研究者了解到不管是传统剧目《李逵探母》《苏三起解》《贵妃醉酒》,还是现代京剧《江姐》《红灯记》《沙家浜》等,无论是在大剧院,还是社区里,都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这就是国粹京剧的独特魅力。而2009年,他们创作并表演的《金沙港畅想曲》获得西湖街道国庆60周年文艺汇演最佳创作奖,当《金沙港畅想曲》在杭州大剧院舞台响起,全场掌声雷动。2010年,京剧社又创作了《美丽西湖魂》,并获得了西湖名胜区“西湖!我的家”文艺演出特别奖。《美丽西湖魂》展现了西湖综保工程以来,西湖景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西湖儿女申遗的决心。京剧社的价值和作用是多向性的,其既要承担传承京剧文化的任务,又要承担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的任务。其生命力离不开京剧传播方式方法的创新,京剧作品内容选择的创新,和京剧艺术本质要素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它必须立足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四、搭建平台、发展后人是文化传承类学共体发展的生长力量

  “京剧是一种多好的娱乐活动啊,大家在一起切磋技艺,陶冶情操,这个必须要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京剧。”这是在采访中,张老伯跟我们说的最多的话。诚然,要让像京剧这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下去,仅仅靠为数不多的老一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各类活动有意识地发现与培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孩子,让他们了解京剧、喜欢京剧,才可能使其流传下去。

  对此,研究者了解到京剧社在金沙港社区文教干部的支持与帮助下,将辖区内各中小学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月活动及暑假文化生活等与京剧的学习表演结合了起来。采访中,几位老票友为我们描述了孩子们学习的场景:戴上长长的假胡须捋一捋,穿起色彩鲜艳的戏服甩甩水袖,气运丹田模仿老师的唱腔……正如来自浙江省艺术学校的魏克玉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一招一式流畅到位,一念一唱神韵十足,一颦一笑有模有样。通过几次接触了解,我们看到京剧社正显露出老少同乐、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上一篇:
下一篇:干柠檬片真能补VC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