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居民群众喜爱的志愿者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03-06 作者: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 谷正

收藏

 ── 记闵行区吴泾镇宣讲团团长王世林

  在闵行区吴泾镇机关大会场、社区学校和居村委居民区学习站,我们可以时常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饱满的共产党员,他就是71岁的退休教师宣讲员王世林!面对退休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王世林毅然甘当志愿者,热心社区服务工作,他个人就作了近200场宣讲,听众达近万人,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喜爱和赞扬。

肩负重任 发挥作用

  王世林是吴泾镇共和村斗姆组人,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师范学校,后又在上海教育学院中文专业进修,获得大专文凭。1985年加入共产党。先后在塘湾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和塘湾乡成人学校常务副校长、友爱实验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校长办公室主任。2003年王世林退休。根据组织安排王世林从岗位上退下来,对他来说是面临着利益抉择。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社交水平,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更舒服、更轻松、效益更好的工作。但是,退休后的王世林心里一直想着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离岗不离心,离位不离责。要把退休后精力和时间,奉献给社区公益工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然而,退休后王世林担任村斗姆组党小组长,现兼任共和村老龄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2008年被聘为吴泾镇社区学校宣讲团团长,带领镇终身学习宣讲团17名成员发挥余热,作了近800多场宣讲,听众达四万人。

  近六年来,王世林反而更加繁忙了。有人问王世林打算做到几岁才退休?他满怀深情的回答:“我与社区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退休后离开镇宣讲团从感情上也舍不得。我希望继续在宣讲团发挥作用,多为居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博览群书 立志明理

  王世林退休了心想应该好好读书了。于是,他认真制订了读书计划,从四书五经开始直到唐诗宋词,其中包括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一部分。王世林在书海中遨游,虽然没有完全消化,但深感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活到老,学到老。在这10年中,他阅读了大量书籍,除了补足以上没有读完的书以外,又学习了大量的传记、哲学书籍,这些书目前还在阅读,当然作为休闲的小说之类等还是经常涉足。

  然而早年酷爱学习的王世林,并不甘心于享受天伦之乐的退休生活,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3小时,在知识的海洋里,他认真阅读了《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七个怎么办》《中国震撼》等理论学习书籍,喜爱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等。为了胜任宣讲团的工作,王世林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东方早报》等报刊,并坚持每日收听广播电视新闻,积极参加社区学校“党员读报沙龙”学习活动,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王世林的经典语录。

  每当党中央有重大决策、重要文章发表,王世林总是在第一时间找来阅读,反复学习领会,并仔细地分栏目、分内容做好记录,并在相关报刊杂志上做好标记。随着年纪的增大,王世林的记忆力也在逐步衰退,为了克服要记的内容多,记忆力又不好的劣势,王世林常常带着小本子,遇到有价值的信息和村民生动鲜活的事例,他就记在本子里。为了丰富知识,王世林还把自己搞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向人请教,一直到弄懂为止。

组织宣讲 居村联动

  2008年吴泾镇宣讲团成立,镇宣传科和社区学校重视宣讲团工作,开展文明宣讲活动,制定宣讲工作计划,如:建国60年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等内容,并对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宣讲团从起初的7人发展至今17人。组成人员包括退休教师、医生、法官、企业单位宣传干部等,其中高级职称有2人,现在,镇宣讲团可以辐射到氯碱、永南、永北居委和新建、共和村等22个居委村委巡回宣传。记得2008年,起初绝大多数农民对“世博会”到底是干什么的还不清楚。吴泾镇社区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和社区居民了解更多有关世博的知识,形成参与世博的合力,宣讲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迎世博、树新风,吴泾区域百场宣讲活动”。王世林作为团长不仅亲身担任主讲,还主动请缨到最偏远的乡村宣讲。同样生活在吴泾镇农村的王世林却早已通过剪贴报刊、文章,收听专题节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世博的知识。对于一些正在建造的场馆,王世林通过子女和学生网上下载相关的情况介绍、文明观博等知识及国际社会对上海世博会的评价和期待。对于“迎世博”的礼仪知识,王世林更是以《世博礼仪》为重点,反复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借助生动的案例进行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助人为乐 排忧解难

  2011年上半年,吴泾镇部分动迁农民因为补偿纠纷,经常到镇政府集访和闹访。在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前,王世林认真学习动迁政策,了解动迁农民的想法,和宣讲团成员们轮流到各个村和动迁农民安置小区宣传动迁政策。对于少数动迁农民上访中违反法律法规,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王世林还认真向动迁农民宣讲法律法规,希望大家遵纪守法,不要跨越法律底线,成为村民法制宣传员。

  为了化解吴泾征地动迁农民集访、闹访的矛盾,区人大、区政协部分代表和法律界人组成调查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区、镇领导提出了化解矛盾的举措——出台了《吴泾征地动迁农民增量物业投资长效增收机制》方案。这个方案既能维护征地动迁政策合乎法规的严肃性,又可解决征地动迁农民的实际困难。但要让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完全弄明白、理解,认可难度很大。为了让群众一听就明白清楚,作为宣讲团团长的王世林为此也下了一番功夫。甚至好几天,他足不出户,反复研读方案,准确把握内涵、要点,选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来解读。

  他精心拟写了宣讲稿,在广大干部群众齐力协力宣传解释和努力工作下,顺利推进了方案的实施,签约率超过98%,化解了征地动迁农民集访、闹访的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言传身教 持之以恒

  宣讲活动要积累各方面知识,还要花费大量精力,这对一位年已古稀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对体力还是精力都是很大的挑战。王世林的爱人以及好心的邻居,都曾不止一次地劝他说:“这么大把年纪了,在家里享享清福多好,经常在外面奔波,雨天路滑还不安全。”对此,王世林只是笑笑,表示谢意的同时,还依然坚持着他的“宣讲事业”。实际上,王世林清楚自己的身体,因为经常要长时间看报和找资料,眼睛发花,大脑发晕,有时为了提高宣讲效果,还不能照本宣科。

  所以,每次宣讲前,王世林总是反复研读宣讲材料,力求将生硬的文稿变为群众喜爱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时为了寻找一个大家通俗易懂的句子,王世林还经常翻阅字典,先在自己家中试讲,看是否易于理解,以便心里有数,即便这样,王世林对每次的“备课”宣讲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作为一名老党员,虽然年已古稀,还要坚持满镇满村地奔波宣讲,王世林仍然保持“和颜悦色”的姿态,反复解释,确实付出了很多。王世林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践行党的宗旨和责任。王世林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上有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夫妻有一双儿女,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最后,王世林深有感触的说:“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是他最大的动力。”他的老伴是第一位听众,是优秀的参谋和助手,能够给他提出宣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他的女儿经常帮助他学习,替他收集各种宣讲材料。正是王世林的执着坚持和默默奉献,形成了许多退休干部、教师在社区热土上,为地区和谐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成都] 成都市文明办调研成华区“学生430项目”
下一篇:[河南] 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