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12-2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收藏重庆共青团以城乡社区市民学校为载体,
探索青年工作新机制、社会治理新模式——市民学校里看改革方向
近日,《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审议通过,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项广受关注的改革中,共青团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摆脱脱离群众的危险,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据已披露的方案内容,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应该是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在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让青年工作重焕生机、让“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
事实上,在重庆市,这样的进程已经开启。4年时间,全市已建成2393所市民学校,实现了主城区社区全覆盖。并且,这些形成规模效应的市民学校,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效,令许多业界专家眼前一亮,令社区居民广为赞颂。
人的变化——农民市民化、市民文明化
市民学校的缘起,是网上的一篇帖子。帖子反映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占道卖小吃、乱倒垃圾、乱接电线,小区脏乱差的状况,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管理。
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是重庆市的公租房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的进城住房问题。尽管住上了楼房,但许多农民工的生活习惯并未完全融入城市,小区的后续管理成为难题。共青团接到任务,能不能想办法提高新市民的文明素质,促进社区和谐?
市民学校应运而生。课程设置并无新奇之处,一开始也多是些有形的课堂,如文明礼仪培训、居家实用技能培训、安全巡逻队等。但志愿者在摸索中抓住了一个关键环节:发动群众——靠外来的工作力量管理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社区人群,无疑杯水车薪,如果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效果便立竿见影了。
志愿者们大体上遵循了这样的工作流程,通过入户调查和集体活动获取居民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在项目中发现居民中的骨干志愿者,培育发展社区各类兴趣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如此良性循环中,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渐渐长袖善舞。
民安华福社区也是个公租房社区,一开始居民随意摆摊、随性停车,小区环境同样脏乱差。志愿活动入驻后,社区居民逐渐被带动起来,他们自愿组成文明劝导队,来自邻居的规劝让大部分不守秩序的人难为情,由难为情而自我规范,时间一长,便养成了好习惯。如今这个容纳4万多人的大型社区,居民志愿者已达4000余人,占比超过1/10。社区内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令人心旷神怡。
整个过程越来越像一场公民素质提升实验: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而当初设置的有形课堂也演化为无形课堂,进城务工青年们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渐渐变他律为自律,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素质也提升了上来。
温暖别人、温暖自己、温暖社会,社区友爱互助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了。一个最鲜明的标志是邻里关系的转型,楼上楼下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冷漠病,在暖意融融的志愿服务中得到治愈,人们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互相认识、互相熟悉,最终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群众满意——第三方独立评估带来的变化
群众满不满意是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点,也是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但如何知道群众的想法?
2014年,运行了近3年的市民学校到底怎么样?按照往常的做法,开几个居民座谈会,去基层调研几次,也许就会形成不错的结果了。但这一次,共青团重庆市委想来点不一样的——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民意调查。
民调内容只有两个指标:一是知晓度,调查其所服务辖区居民是否知道;二是满意度,在知晓居民中进一步了解满意情况。然后按照一定权重比例,进行综合打分。
这次民调历时63天,根据抽样调查有效样本量标准,对每所市民学校按照所在辖区居民实际户数1%进行随机抽样,电话调查共外呼462万次,完成有效样本量51083份。整个调查过程力求独立、公开、公正,实现无外界因素干扰。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市民学校平均知晓度为21.85%,平均满意度为60.38%。然后根据结果,按照知晓度占40%、满意度占60%的权重,对接受调查的2134所市民学校进行排名,与此同时,185个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的绩效考核也实现了。
唐坤现在的身份是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社区协调处处长,而她之前是共青团重庆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民调之前,负责市民学校具体实施层面的唐坤还有点紧张,大家用心做的这个品牌,能经受住民心的考验吗?
调查结果令她获得巨大的鼓励和安慰。一个来自共青团的项目,仅仅3年时间可以达到如此知晓度和满意度,恰恰说明它的生命力。
唐坤认为,引入群众导向的第三方评估,是市民学校发展的一大转折点。通过这个指挥棒,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就得到更具体的量化,团员干部、社工、志愿者等工作资源便源源不断地涌向基层和一线。
也因为深入一线开展群众工作,唐坤的群众工作能力得到全方位历练,其优异的表现也得到现在单位的认可,去年她顺利转岗。
民安华福社区团委书记胡欢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2012年8月,她和同事们在走廊里办起了四点半课堂。3年多时间,社区市民学校的发展让很多人目瞪口呆,当年只有60平方米的简陋场地,如今已变成了650平方米。她最深刻的体会是,原来共青团工作“无权无钱,全靠嘴甜”,而现在许多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自己找上门来。“团的工作真的是有为才有位!” 胡欢感慨地说。
2012年起,市民学校在全市铺开,共青团重庆市委向团干部发起号令,就近就便参与市民学校领创办,一大批如胡欢一般的年轻干部走进社区,团结团员青年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而他们也在看似琐碎的工作中,得到了真正历练。
志愿服务——精准对接供需才更有生命力
上清寺街道上清寺路社区位于嘉陵江大桥西侧的小山上,在可以俯瞰嘉陵江盛景的一小片坝子上,竖着两根铁柱,便是社区市民学校的活动场地。平时天气不错时,便拉开大幕放电影,街坊邻里走出家门一起耍耍、摆摆龙门阵。
放什么电影这种事谁说了算?社区居民议事会。在社区一间办公室的桌上,摆放着厚厚一本居民议事会记录本,记载的是历次会议的议程和成果。翻开今年9月23日的记录,这是一次例行会议。居委会、警务室、清洁公司管理人员和社工机构代表分别述职后,居民开始就社区近期发生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由发言,其中一位村民发言称:77号楼栋存在高空抛物现象,应倡导居民垃圾随身带下楼。
不要小看这一句话,一旦在最后决议中留了下来,将跟治理措施一起,直接在小区的微博墙上张榜公布,这座楼上的居民该红红脸了。这样的议事会原来一月一次,所议之事不论大小,只要有居民提议,便能上会,一旦会上达成共识,就要执行。只是今年以来社区诸事平顺,事儿越来越少,才改为两月一次。
这种居民围绕社区事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模式常态化运转,让社区居民自治真正落到了实处,其探索出的社会治理路径,令不少专家眼前一亮。
在社区必经之路的墙上,贴着一张长期招募志愿者的告示,12个常态化开展的志愿项目,都列出了服务内容、对志愿者的要求以及联系人电话,居民可以拨打电话随时申请加入。这些项目的日常运转,离不开社区的3名来自专业社会组织的社工,他们掌握居民需求,帮助设计项目,同时也日常管理项目。
截至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庆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学校配备了专业社工,已初步形成了团干部+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上清寺街道团工委书记尧慧对这种模式的好处颇有感触:“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对接供需双方,变以志愿者自我提供为导向的无序服务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有序服务。”
因为专业力量的介入,志愿服务更常态化、精准化了,一些精心设计的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如:彩虹帮教、青年法律服务社区站点、诚信小铺、“垃圾换玫瑰”、亲子运动会……
上清寺路居委会主任吴中兰对市民学校高度评价:“社区力量有限,尽管已经消减了很多事项,但仍有些疲于应付,平时不可能有精力去设计和提供如此精细的服务,市民学校已经是社区离不开的一支力量。”
上一篇:试论我国老年教育的社会治理 |
下一篇:上海市第二届美术馆公共教育论坛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