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建设
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营”意识与策略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25 作者: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戴建国

收藏

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营”意识与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⑴可见,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因此,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日益渐进的农村社区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需要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去做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学一学创业的企业家们,借鉴企业的经营意识,不断实践创新,以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不断发展。

一、法制意识-“经营”要规范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治教是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新兴的农村社区教育,同样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下有理有节合法的组织与实施,使我们的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因为教育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如果但凭“一时冲动”、“一厢情愿”或一味的“摸着石头过河”,也许会让我们的工作多走弯路,而不利于农村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1.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育法制观念

  教育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关于教育法规的思想和观点。它包括对教育法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教育法规的要求和态度,对教育法规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认识。⑵通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可以全面了解农村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依法保护自身的权益和自觉履行义务,这有利于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当前,国家虽然尚未有社区教育方面的专门法律出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已有数年,它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大法,对国家的各级各类教育都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不断领会、深入贯彻《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行使的九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六项义务,这是农村社区教育“经营”的法律依据,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应自觉遵守。作为教师系列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教师应尽义务,享教师应享权益。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执行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有关政策文件的具体要求,努力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无以建秩序”,“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⑶为了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农村社区教育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些适合本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具体体现。例如针对农村社区教育常规工作的政治学习、运行机制、评价标准、奖惩办法、事务公开、财务管理等制度;针对教务工作的招生办法、学籍管理、考试考核、联合办学等制度;针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的人员选拔、继续教育、科学研究、职务晋升等制度,当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认真执行,可以为农村社区教育奠定扎实基础。

二、服务意识-“经营”要到位

  社区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应要求与内容的服务,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心智成长、道德修养、技能素养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虽然社区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物质财富,但不能否定社区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应树立与强化服务意识,为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适时、周到的服务,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1.具有全局观念,自觉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农村社区教育要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当地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全方位的服务。随着农村各类企业的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日益增多,要及时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开展岗前教育,使他们掌握就业本领,解决谋生谋职。种养殖大户的经营活动需要一定的科技指导,要积极推进“科技惠农”教育活动,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外来人口的增多,为当地的社会管理带来新的课题,要开展面向外来人员的“融入教育”培训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在生活方式、工作技能等方面有新的提高。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生态文明”进程中,要全方位开展文明素养、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社区民众的文明素质。在社会自治组织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转型时期,要加强民主法制内容的培训,以增强民众的法制意识和民主管理能力。只有将农村社区教育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之中,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2.具有公益理念,主动为社区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服务

  作为“人民大众自己的教育”,⑷社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广大民众享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全民教育、平民教育、全纳教育、关爱教育,所以,农村社区教育不应以营利为目,其公益性质毫无疑问,它应是无偿、低偿教育服务,绝非赢利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为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提高生存技能,改进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服务。

  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领域宽,服务范围广,服务规模大,服务人员众,服务时间长,服务形式多,服务内容丰,服务途径活。因此,要坚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以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轴心,针对性地开设社区民众所喜爱的各类科目课程,突出教育活动的知识性、健康性、实用性、娱乐性、休闲性。要坚持班级设置的灵活多样,根据各类学员的不同需求,可以开办长班与短班,夜班与日班,集中班与分散班,面授辅导班与自主学习班,校内实体班与网络虚拟班……有时连班的形式也可以没有,直接将教育活动融合到社区的文体休闲活动、群团中心工作、社会宣传氛围及各项主题创建活动中,让每一位社区民众有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时间、形式与方法。

三、合作意识-“经营”要借力

  有人曾指出,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⑸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仅靠几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单兵作战”,显然是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它需要思想的合作、人力资源的合作与物资资源的整合,只有充分的全方位的向各方“借力”,才能保证农村社区教育逐步发展与壮大。

  1.组织资源整合,提升教育合力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健全畅通的组织系统,可以保证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有效的系统合力,能放大整个系统的功能。农村社区教育始终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完善体系是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把社区教育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明确财政、教育、文化、体育、劳动保障、人事、民政等部门推进社区教育的工作职责,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社区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⑹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夯实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2.教育资源整合,提高教育效率

  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作支撑,通过对社区各类资源的深入挖掘、科学整合、有效拓展,可以为民众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和单位既是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者,也是农村社区教育培训项目的指导者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宣传、教育、计生、民政、劳动、科技、文化、卫生、司法、公安等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心工作,下村下企业下社区,面向不同层次的对象,开展诸如下岗再就业、新居民安全、卫生保健、国防、残疾人自强、交通法制、家庭教育、社会保险、安全生产、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培训。由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覆盖了社会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熟悉辖区内本领域的现实状况,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调动这些部门的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培训教育的效果。在有教育经验或一技之长的教师、专家、技术人员中,不乏有热情者、引领者、志愿者、组织者,充分挖掘这些能人志士的潜力,采取聘任制、自愿制、委任制等多种形式,组建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充实农村社区教育力量,让他们利用农村社区教育各类平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使大家各有所得”,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中小学有着可利用的场地、设备、设施等物质资源,在搞好日常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放操场、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让更多的民众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参与教育培训。为使农村社区教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就必须将教育活动深入到最接近社区民众的地方,农村各行政村所建立的社区教育工作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阵地,要充分发挥各工作站的场地资源、媒体资源、课程资源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让广大的民众在自己家门口得到学习的机会。

四、品牌意识-“经营”要创新

  品牌是一种象征,一种安全感,一种归属感,一种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一种资源。⑺农村社区教育也要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良好局面,从而不断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观念,吸引广大民众自主、自觉、自发的参与学习,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教育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1.精心策划,打造区域品牌教育活动

  活动是社区教育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⑻民众可以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与熏陶。农村社区教育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教育活动,前提条件是准确位,它是寻找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民众需求最佳结合的过程。打造社区品牌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精心策划和设计,要对本区域民众的现状进行剖析,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刻解读,在此基础上确定社区品牌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出可行方案和实施计划。当品牌教育活动确定以后,需要不断地实践、修改、完善,这也许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式推进的过程。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品牌不可能一鸣惊人后即销声匿迹,形成品牌需要不断地追求与提高,只有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基本素养得到提高,且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才可能实现“品牌”的目标。目前有的地方借鉴节庆的方式连续数年举办特色****活动,例如“全民教育节”、“全民读书月”、“邻居节”、“家庭教育节”、“龙文化节”、“行知文化节”、“海洋文化节”等,形成系列性、集群性、综合性,壮观的活动场面,广泛的自觉参与,浓厚的宣教氛围,有效扩大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影响。

  2.精心锤炼,打造区域品牌课程资源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课程教育对形成什么样的素质关系极大。农村社区教育有相当多的教育培训是没有现成课程的,这也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不利因素。学有所教,教必有本,这个“本”就是课程,⑼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例如体现地方产业特点的某一类种养殖培训课程,体现地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某一种文体娱乐培训课程,体现适合于某一特定人群学习的某一门专业培训课程等。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课程的教育性,即教材的形式和内容都应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地方性,即具有本地区文化特色且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可操作性,即呈现的课程通俗易懂,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能学以致用并对个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的;渐进性,即开发的课程需要不断的检验与完善,最后形成富有品牌意义上的精品课程,它对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精心培植,打造区域品牌学习团队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逐步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继而转化为“社区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幸福的晚年生活;不追求一种职业定终身也对职业转岗培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不同的学习团队,以实现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村社区教育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职业、兴趣、爱好、志向,需要学习的基本技能等方面,组成不同的学习团队,由他们自主、自愿、自发的开展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合作学习意义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学习指导等,要不断地发现这些学习团队的进步和事迹,及时的总结与表扬,积极地介绍与推广,逐步打造品牌学习团队,当社区内的民众都有了这样的自觉学习意识,“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乐学”的终身学习理想将真正成为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上海] 首届“终身教育上海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